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网捕获3000来条野生大黄鱼,卖了近千万元。在渔民欢呼雀跃的同时,渔业专家却为野生黄鱼群体被“一网打尽”连叹“可惜”,并发出呼吁——

请为越冬大黄鱼留一条“生命通道”

    

    

    

    

    记者 余建文

    

    本月14日,象山石浦东门渔村渔船一网捕获3000来条大黄鱼,卖了900多万元。这条新闻不断在网上“发酵”,也引起了渔业专家的关注。

    “经过DNA检测,这网大黄鱼基本是纯野生群体。”前天,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宁波综合试验站站长、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研究员吴雄飞把最新的检测结果告知记者。“能形成这样规模的野生黄鱼群体非常不容易,现在被‘一网打尽’,太可惜了!”吴雄飞等渔业专家呼吁,要更加重视对越冬大黄鱼的保护,千万不能涸泽而渔。

    孕育10年的野生种群被“一锅端”

    这网野生黄鱼大多数条重在1公斤以上,为二三十年来罕见。

    “作为渔业科技人,大家都想搞清楚这群黄鱼的来历。”吴雄飞说。1月18日,他和助手赶到象山,设法买到了其中3条黄鱼,并采了另外6条鱼的鱼鳍样品,带回宁波渔业科创基地进行分析研究。之后,9份黄鱼样品被送到厦门大学做DNA检测。

    前几天,厦门大学检测报告单出炉。9份样品线粒体DNA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黄鱼大多数为自然长成的纯野生大黄鱼,并不是人工繁育放流苗种长大的。

    “这批黄鱼鱼鳞偏细小,颜色偏白。综合形态参数等因素,纯野生特征很明显,而且是在外海海域活动的群体。”获知DNA检测结果后,吴雄飞感到既兴奋又可惜。

    吴雄飞说,这批大黄鱼具有明显的谱系特征,简单说,就是一个家族的。野生大黄鱼要长到3年以上才会自然繁殖,在捕获的这网黄鱼中,最小的是3龄鱼,而条重近2公斤的大鱼,至少在海里生活了5年。“这一网鱼,爷爷辈、孙子辈的都有,而要形成这样一个大规模野生群体,要七八年甚至10年时间,着实不易,如今被‘一窝端’,太可惜了!”

    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任重道远

    由于人们的滥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东海野生大黄鱼种群资源就几乎枯竭。时至今日,纯野生大黄鱼身价奇贵,一鱼难求。

    两年前,奉化桐照渔船曾一网捕获700多公斤大规格野生大黄鱼,经浙江海洋大学专家的DNA检测,判定为粤闽东族大黄鱼,群体平均规格在1公斤以上。“这次,石浦渔民捞上来的一网鱼,表明东海纯野生大黄鱼资源在恢复,而且形成了群,意义非同一般。”吴雄飞说。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来,宁波、舟山等地不断传出渔民捕获野生大黄鱼的消息。而且在舟山渔场北部,游钓船钓上来的大黄鱼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野生大黄鱼,大多数是船钓上来的。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负责人黄章伟说,渔民把一次捕获较多数量的大黄鱼称为“捞大网”。“捞大网”现象逐年增多,一方面是我省沿海多年大规模人工放流的推动,而更重要的因素是浙江持续多年开展“一打三整治”,大力实施减船转产,严格执行伏季休渔禁渔规定产生的积极效果。“从全国看,浙江是伏季休渔依法执法最严、惩治偷捕偷售力度最大的省份,这有力促进了东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黄章伟说。

    但对大黄鱼这一品种来说,野生种群资源的恢复依旧道路坎坷。渔业专家说,即便像宁波连续多年每年人工放流逾千万尾鱼苗,但在高强度捕捞的现状下,鱼苗最后能长成大鱼的,屈指可数。

    吴雄飞介绍,每年六七月份放流的大黄鱼鱼苗,等到9月中旬开捕后,有约90%即被捕捞上来,平均规格不到50克。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调查和测算,2019年东海区近12万吨小黄鱼捕捞量中,小规格的大黄鱼就占了九分之一。吴雄飞说:“这几年,每年有1万多吨大黄鱼还没长大,就被捕捞上来,要形成种群就更难了。”

    保护大黄鱼越冬场,促进鱼群自然繁衍

    纯野生大黄鱼群体的出现,让渔业部门人士兴奋不已。因为鱼群一旦形成,对后续的一代代大黄鱼繁衍极为有利,效果要远胜于人工放流。

    大黄鱼是洄游性鱼类,有固定的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在浙江,有两个重要的大黄鱼传统越冬场,一个是长江口-舟山外海海域,一个是在瓯江-闽江口外海域。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东海大黄鱼到越冬场过冬索饵,吃饱养肥后,准备春天产卵。“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渔民‘捞大网’的几个海区,基本都在大黄鱼越冬场或洄游通道上。”吴雄飞说,大黄鱼的习性,有经验的老渔民都知道,瞅准时机就打上一网。在如今上万条船竞捕状态下,洄游越冬大黄鱼幸存下来的概率极低。

    大黄鱼属于深水鱼,活动区域水深在40米至60米之间,普通的流刺网、漂网渔船难以抓到。可一旦遇到双拖渔船,鱼群往往就在劫难逃了。而且拖网作业,对海底环境、渔场资源杀伤力是最大的。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处处长林建国介绍,目前像岱衢洋、大目洋、猫头洋、官井洋等大黄鱼传统产卵场,政府部门划了禁渔线,禁止渔船进入捕捞,但大黄鱼传统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尚未被列入保护名单。

    大黄鱼是中国特有的鱼类资源,也是东海渔文化的代表“名片”,具有特殊的意义。“野生大黄鱼群的出现,是渔场复兴的一个积极信号,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花更大的力气,更好地去保护这一群体。”吴雄飞说。

    据记者了解,最近宁波、舟山、温州以及福建等地的不少渔业专家正在合力谋划新的大黄鱼保护思路,建议对一些重要的大黄鱼传统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进行保护,在一定时间内,比如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禁止双拖或单拖等对大黄鱼资源损害较大的渔捞作业。吴雄飞说,除了继续做好增殖放流外,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有效降低捕捞强度,让鱼虾蟹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繁衍成长环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