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2月0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象山高泥村 养殖大户勤劳致富

西沪港网箱养殖基地。(黄程 摄)

    

    

    

    记者 黄程

    

    大年初六,太阳穿过云层,照在西沪港的水面之上,泛着粼粼波光。立春已过,海风吹在脸上,少了寒意,带着一丝海的味道。

    当天,记者跟随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养殖大户严兴国,撑着小船来到网箱养殖基地。水面上网箱密布,单个网箱六米见方,严兴国有170多个网箱,养殖了黄鱼、鲈鱼等多个品种,每个网箱有2000尾左右。

    网箱随着水波起伏摇摆,严兴国走起来如履平地,捕鱼身手更是敏捷。蹲下身子,抽绳拉网,鱼儿开始扑腾起来;抄起网兜迅速捞起,新鲜的鲈鱼、鲻鱼便出水了。

    看过“捕鱼达人秀”,记者和严兴国坐在渔排上聊起了养殖致富的故事和新春愿景——

    以前,高泥村民守着西沪港这个“聚宝盆”却不自知,除了赶小海,就靠养殖海带、紫菜过日子,辛辛苦苦勉强混个温饱。

    1987年,西沪港成为海水养殖试验区,时任村支书的严兴国尝试养殖石斑鱼。严兴国说:“当时我用铁丝、钢筋、柴油桶等材料,做了10个简易网箱,在西沪港试养石斑鱼、鲈鱼,当年就净赚了两三万元。”

    几年之后,严兴国等3人投资18万元,养殖网箱规模扩大到36个,每年放养鲈鱼苗1.5万尾,年收入50多万元,引起了极大轰动。在严兴国的带动下,村民们争先恐后搞起了网箱养殖:1995年,高泥村有养殖户60户、2400个网箱;1996年,猛增到150户、6500个网箱……

    2003年,严兴国等4名养殖大户共同出资成立“海和兴海洋发展有限公司”,并远赴韩国考察活鲜水产市场,一下接到了260多吨鲈鱼的订单。除韩国市场外,该公司积极拓展内销渠道,当年仅在青岛就销售了50吨鲈鱼。

    2010年以来,为保护海洋生态,高泥村全面进行网箱改造,网箱数量虽减少了30%以上,但经济效益不减反增。“网箱改造后,空间增加,投饵量减少,水体流动增强,水质变好,鱼苗成活率提高了30%左右。”严兴国说。

    2012年,高泥村开始试养岱衢族大黄鱼。这种大黄鱼,无论是口味还是形体都已接近野生大黄鱼,行情一路走俏。“我们的鱼以品质取胜。”严兴国说,西沪港的养殖规模在全国并不算大,但是这里的水质好,技术标准高,所以鱼的品质好、价格高,“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现捕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从事网箱养殖几十年,严兴国有了固定的客户群和良好的口碑,即使受疫情影响,总体销售情况还是很稳定。“新的一年,我准备继续扩大国内市场,近期正在调研选点。另外还准备注册一个商标,把品牌做得更好。”严兴国说。

    卖鱼要跟着市场变,养鱼要坚守品质不变。严兴国坦言:“渔业也是大农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新春来到,希望大家坚持勤劳致富、踏实做事、诚信经营,齐心协力做强做大,携手走上更高质量的共同富裕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