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2月0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启动

宁波余姚施岙遗址入围评选名单


图为余姚施岙遗址发掘现场。(图片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本报讯(记者黄银凤 通讯员何华军)昨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启动。去年,全国经过审批的考古发掘有1700余项。候选项目均为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32项参评,其中,宁波余姚施岙遗址入围评选名单。据悉,评选活动办公室将组织投票推荐产生20项进入终评。

    施岙遗址古稻田位于浙江余姚市,是一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稻田,初步勘探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2020年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规模稻田遗存,年代距今6700年至4500年。河姆渡文化时期稻田因发掘面积较小,仅发现少量稻田、田埂、河沟遗存。良渚文化时期稻田结构清晰,发现了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及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确定了面积分别为750平方米、700平方米、1900平方米、1300平方米的4块田块。出土陶釜口沿、鱼鳍形鼎足、平底罐底和石刀、石锛、石犁残片及一条残损的独木舟。经检测,稻田堆积中含有较多水稻小穗轴、颖壳、稻田伴生杂草等遗存,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稻田堆积中水稻植硅体密度远高于一般古代稻田的认定标准。

    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良渚文化的稻田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善的路网和灌溉系统,这种大规模稻田起源年代可能早至距今6500年,并一直延续发展。此次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进一步深化了对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的认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