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朴而静谧的虎啸漕村 |
|
▶清乾隆《镇海县图》上的虎蹲山仍为海中岛屿 (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
徐雪英 宁波曾是中国华南虎长期栖息地之一。《宁波市志》载,宁波多低山丘陵,古时郡县虎豹为患。虎为华南虎,体大,性凶猛,四肢强有力,行动轻巧无声,眼上毛系云白色,故亦称白额虎。因为白额虎等猛兽在古代宁波有一定的蕴藏量,所以元朝时政府还允许宁波百姓以虎皮、貉皮作为赋征。 1875年,中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纸《申报》连续三次报道宁波西门外颜家桥军民捕虎事件,并作《捕虎歌》记之。民国初至新中国成立,鄞县庐王、宁海东岙、余姚白鹿、奉化大竹山、慈溪乌岩、镇海算山还能见到虎豹踪迹。《鄞县志》(1996年版)记:1950年蜃蛟乡闻江岸射死一只(华南虎)后,再无发现。 虽然野生华南虎在宁波已经绝迹,但它们生存的踪迹不但记载在文献里,还印刻在一些宁波地名里。 因老虎出没而得名 余姚四明山镇西南有青虎湾,地处四明山腹地,幽林深深,鸟啼青山间,花落深涧里,一副高山古村模样。传清朝时,此山湾有老虎经常出没,故名青虎湾。 慈溪范市灵湖畔有照山,山冈上曾建有老虎亭。传古时老虎常在山冈出没,伤害过往客商。后为里人所除,建亭一座,以利行人憩息,取名老虎亭。 奉化溪口西部有剡源,地处四明山与天台山交会处,山高林密,为奉化“九曲剡溪”之源。剡源村下有火龙坑,村后林木郁茂,传昔日常有虎狼出没,故名虎狼坑。后谐音为火龙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化人赵霈涛撰写《剡源乡志》时,也称其为火龙坑。 奉化尚田有葛岙,处四明山高峰迭出之地,古代亦多虎患。清顺治初期,时人在葛岙最东处建起太平庵,向神灵祈求平安。清乾隆四年,江姓自前江迁来定居,村以庵名。民国33年遭兵燹,村落房屋多被毁。太平庵后亦毁,地名仍存。 奉化西坞有虎啸刘,明初刘姓由宁海县桥棚迁此定居,现仍为村庄主姓。传古时村旁曾有猛虎出现,啸声远传数里,故名。 象山大徐东北有塔幢,沿吴家山东南麓呈块状分布。宋初,陆、黄两姓始祖自天台迁此定居,现仍为村内主姓。传昔时此地森林茂密,虎狼伤人,有道人建塔镇之。因塔基由两块大石垒成,方言“垒”为“幢”,故名塔幢。 大徐南部还有大麦岙,村处范家山西南麓,村民以冯、郑姓居多。其中郑姓于清乾隆末迁此。传旧时此山岙也是猛虎经常出没之处,故名大猛岙。村以岙名,后谐称大麦岙。 大徐南偏西还有虎啸铺,村处童家山东南端,以王、张、钱姓居多。王氏墓碑记,其祖文升于清乾隆间从奉化迁此定居。道光《象山县志》记,该地原称火烧铺,后取吉祥意改称太平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此地虎患严重,伤人60余,遂建玄壇庙镇虎,后易名虎啸铺。 华南虎是独居动物,需要自己的领地。其栖息地不但要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还要有大量可供捕食的大中型动物。宁波等江南之地古时地广人稀,山林密布,动物成群,能为华南虎繁衍生存提供良好条件。但到明清时期,随着江南人口的剧增,宁波等地平原荒地基本开垦殆尽,深山老林成为新的农垦区。华南虎生存范围不断收缩,人虎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地加剧。在历代的大肆捕杀下,失去领地的野生华南虎最终在宁波等地绝迹。 无虎出没的“拟虎地名” 作为曾经的森林王者,老虎留给中国各地先民的印象是深刻的。他们对老虎又怕又敬,既杀之又爱之。这种矛盾的慕强心理体现在文化中,虎成了力量威严的象征。许多地方即使不曾有虎,也以拟虎方式为后世留下大量“虎系”地名。 镇海城区有虎蹲路,以虎蹲遗址命名。东起原虎蹲山,西迄招宝山,与现游山路相接。虎蹲山原为海中岛屿,距小招宝山嘴1公里,海拔38.5米,上有灯塔,为浃口之塔山。因形如虎蹲,故名。1974年,因建设镇海港区,被平毁,成为镇海港区岸线。 慈溪浒山有虎屿山,别名小山墩。《余姚六仓志》记:俗呼虎山,状如卧虎。上建文昌阁,今文蔚书院。《浒山志》进一步解释云:文昌阁为虎首,虞家岭为虎颈,中军山为虎臀。 鄞州姜山有虎啸漕,由原虎啸周、孙张漕两村合并而名。虎啸周村民主姓周,明正德年间,从台州迁此发族。因认为“此地有虎龙相争之兆”,周姓忌龙,故名虎啸周。 宁海深甽有来虎岩,别名雷虎岩。传该村建于明万历年间。彼时,常有虎伤人,且村旁有一石形似虎,曾遭雷击,村人认为是雷公在镇虎,故称雷虎岩。村以岩名,后谐为来虎岩。《清溪下宅畈张氏宗谱》记,清道光年间,张令远从下宅畈徙此定居。现为方、徐、张、俞、应等杂姓居住之地。 宁海一市旗门港北岸有跳山,原为海中岛屿。清康熙年间,三门海游镇上叶、沙柳乡道岸头两处叶姓同期迁此。村居虎山脚下,因见此岛形似蹦跳猛虎,故名跳山。 象山北渔山列岛东有五虎礁,由大小11个岛礁组成。其中四岛一礁,岩石险峻,形如踞守海疆的五只雄虎,故当地渔民总称“五虎礁”。从南往北看,一礁形如海中伏虎,故名“伏虎”;二礁岛小且紧贴伏虎礁,拟名“仔虎”;三礁岛形狭长,地势陡耸,顶部尖削,得名“尖虎”;四礁略呈圆锥状,地势陡峭挺拔,为五虎礁之最高者,赞名“高虎”;五礁瘦石嶙峋,顶又较平,且无植被,状名“平虎”。 有意思的是平虎礁东还有一小礁,高度2.2米,面积只有500平方米左右,远望像是某只老虎拉下的屎,故名老虎屎礁,亦属五虎礁之列。五虎礁为浙江中部沿海外侧岛礁,也是我国领海的基线岛屿,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被神化的老虎传说地名 除“拟虎地名”外,宁波还遗存少量老虎传说地名,这些被神化的虎系地名从另一角度阐释了古代先民对老虎的敬畏心理。 余姚大岚镇有大岚山,因当地盛产兰花,故名大兰,雅称大岚。光绪《余姚县志》记载:“大岚山在县南八十里,汉刘纲、樊夫人弃官学道,师事白公,道成而飞举于此,故又名升仙山。其遗履堕地化为伏虎,故又名伏虎山”。伏虎山上还多青石,剖之皆有九窍,故又别称孔石。 奉化千丈岩瀑布西有妙高台,海拔396米,又名天柱峰、妙高峰。峰顶有坪如台,东、西、南三面皆为悬崖峭壁。从山下看妙高台,只见山峰不见坪台;登绝顶俯览,只见坪台不见峰。因此有“妙高台上妙高峰”之句,故名。 相传宋时,有高僧知和禅师在此隐居修行。禅师善讲经,竟吸引了妙高台下山洞里的老虎前来听经。禅师圆寂后,两只老虎十分感伤,久久不愿离开。后人便把老虎栖身的山洞命名为“伏虎洞”。1927年,蒋介石拆“栖云庵”建别墅,亲题“妙高台”,与宋美龄回家乡时常居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