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新 据2月10日《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2月7日上班第一天,7岁小女孩珞珞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市慈善总会,捐出了6000元压岁钱。小女孩说,她想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到幸福。 孩子的“压岁钱”谁做主,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让孩子“自由”支配,极易在盲目攀比、挥霍浪费中养成不良习性;父母收回压岁钱的使用权,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在家庭内部形成对立面。 压岁钱是一把双刃剑,对孩子的成长利多还是弊多,关键得看家长是如何科学引导和合理利用。在这方面,首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压岁钱的传统意义,不仅要明白父母长辈给“红包”的年文化内涵,也应知道压岁钱并非从天而降的“横财”,而是父母长辈依靠辛勤劳动赚来的。只有让幼小的心灵充分感受到压岁钱里蕴含的“责任”,才能使压岁钱在返璞归真中用得更有意义。 古人云:“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利用压岁钱,完全可以给孩子上几堂投资理财课、爱心慈善课和日常消费课。比如,可以对孩子进行财商启蒙,通过银行储蓄、购买理财产品等,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金钱观念;又如,用压岁钱播撒“慈善的种子”,既可以当做爱心基金,在奉献社会、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也可以拿出一定的比例作为孝敬钱,特殊日子里为长辈们尽上一份孝心。即便是日常消费,也应帮助孩子有效区分“需要”和“想要”之间的差别,有效避免胡乱花钱乃至一掷千金。 一言以蔽之,“压岁钱怎么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能不能上好这堂课,考量着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持家智慧。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