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青 通讯员 薛云 前不久,50多年未现舞台的宁海平调传统剧目《御笔楼》翩然归来,在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百花剧场试演,原汁原味的平调古声腔吸引了不少本地戏迷。据了解,《御笔楼》剧本是70多岁的老艺人韩燕飞一字一句默写出来的。 “这是我进剧团学的第一部戏,平调演员入门的第一部戏就是《御笔楼》,是演员的‘开口戏’。”76岁的老艺人韩燕飞非常感慨,当年老师傅一对一教戏,她学了3个月后上台演出,走到哪演到哪。 宁海平调是宁波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剧种,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平调几次濒临失传,而今只存“前十八”和“后十八”等36本剧本遗产,台上能够呈现的大戏除了因有“耍牙”绝技而被观众熟知的《金莲斩蛟》外,仅剩新编戏《葛洪》和几个折子戏。 与宁波现存其他剧种不同的是,平调的音乐为曲牌体,有着严格的古音乐格律与套曲路子。但随着剧团解散和一些特殊原因,历史上有记录的演出曲谱已全部遗失,存世的剧本越来越难以恢复,平调面临传承上的困境。 在20世纪60年代,为抢救宁海平调,宁海县政府组织成立了首个平调专业剧团,召集老艺人开课授艺,韩燕飞是当年首批进团的演员之一。 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唐洁妃介绍,2019年,传承中心在重阳节组织走访老艺人时,韩燕飞唱了《御笔楼》中的几句。“我一听,和我们现在听到的不一样,再了解才知道,韩老师不仅会唱会演,还会敲锣鼓,我就请求她默写这部戏最原始的剧本。”唐洁妃交给韩燕飞一支录音笔,请她每天想到什么就记下什么。2020年初,当时已73岁的韩燕飞凭借超强的记忆力,默出了完整的《御笔楼》剧本交到团里,包括整出戏完整的曲牌音乐和锣鼓经。 去年12月,全本《御笔楼》正式复排,韩燕飞担任导演与唱念指导。青年演员葛宜旭、史镇涛、陈琼瑶、麻致远等挑起了大梁。唐洁妃说,让新生代演员挑大梁旨在以青年演员为传承,带动平调传统复兴。 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地方戏曲研究学者友燕玲认为,演出的《御笔楼》按照现在的艺术审美来看,固然是有瑕疵的。但能将阔别舞台50多年的老剧目复排搬上舞台,以它繁盛时期的样貌重现,一解平调传承之急,其价值远胜舞台呈现。 据悉,目前,韩燕飞还在努力回忆整理传统戏《鸳鸯带》与革命样板戏《琼花》。《鸳鸯带》是平调剧本遗产“前十八”中的一部戏,《琼花》讲述的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事。两部戏都已列入传承计划,青年演员将随着韩燕飞的舞台记忆,再启传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