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文化符号》交流会。 |
|
“十八号读书会”举行活动。 |
|
重阳古典诗词吟诵会上。 |
记者 何峰 本版图片由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提供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文化是支撑力,也是变革力。 我省在去年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着力打造思想理论高地、精神力量高地、文明和谐高地、文艺精品高地、文化创新高地,培育浙江文化新标识,构建文化建设大平台,形成文化发展新格局。 市政协紧紧立足宁波实际,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助力文化发挥出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遴选文化符号 串起8000年文明发展史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从历史长河中梳理出文化符号,并进行传播推广,让宁波人记住自己的根和魂。去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市文史研究馆联合策划推出书籍《宁波文化符号》。 “羽人竞渡纹铜钺,百年修得同船渡”“鼓楼——它头顶的这片天,看过宁波1200年”“月湖十洲:当我们逛月湖时,我们在逛些什么?”……书中选录的33个文化符号,是由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如安教授领衔,在宁波历史璀璨星河中遴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标志、地标建筑符号,每个符号背后都指向一段历史,它们由点及面,串起了宁波从井头山开始的8000年文明发展史。 市政协精心制作“宁波文化符号”33期音频节目,通过宁波政协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宁波电台、“在宁波”APP等平台也跟进发布。因为制作精良,2021年6月25日被推送到“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播出,9月20日又被央广云听选播发布。 市政协别出心裁地邀请90后年轻作者“捉刀”,轻松而流畅的行文,让《宁波文化符号》成为一本“有趣、有用、有料”的“时尚”历史书和灵动鲜活的宁波文史普及书,深得年轻人的青睐。 10月31日是一年一度的“书香宁波日”。凭借“硬实力”,《宁波文化符号》成为2021年书香宁波日唯一推荐书籍正式首发,并在市图书馆举办“宁波文化符号意蕴漫谈”专题讲座和“一本书的诞生Ⅱ”原创主题展。 一本书、一次主题展、一场讲座,《宁波文化符号》就这样走进了宁波老百姓的生活中。2021年10月31日一早,在市图书馆二楼艺术空间,络绎不绝的市民前来参观“一本书的诞生Ⅱ”原创主题展。 “为什么是33个文化符号?这是以什么标准遴选出来的?”现场观众和慕名而来的文史爱好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个中缘由。当天下午,张如安教授的“宁波文化符号意蕴漫谈”专题讲座在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张如安教授以“羽人竞渡、梁祝传说、月湖十洲、宁波汤团”等文化符号为例,以极为丰富的文献史料演绎独特的宁波风情,与现场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和线上观看讲座直播的2万多名观众,共同探究了文化符号的多元意蕴。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符号,说起这些符号,你就能想到这座城市。围绕宁波的文化符号,我们通过书籍、有声杂志、原创展览、讲座、读书会等立体传播矩阵,将宁波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形象传播得更广更远,更深入人心。”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履职提质增效 助推我市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近些年,市政协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精准对焦,通过大会提案、联组协商、委员月谈会、请你来协商、回头看等形式和载体,有力助推了我市文化建设。 历史遗存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DNA,承载着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文化个性彰显的标识,具有很强的城市辨识度。对宁波而言,无论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井头山、河姆渡、保国寺,还是以非物资形态存在的朱金木雕等传统工艺,都显现了宁波文化的特色和风韵,为宁波赢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然而,宁波的文化遗产利用质量不高,存在保护修缮不足、利用方式单一和资源缺乏统筹等问题,潜在价值也未能有效转化。 “充分发挥历史遗存作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一场别出心裁的委员月谈会在保国寺举行,委员们在遗存中谈“遗存”,就文物遗址保护展示、发掘历史遗存价值、延续历史文脉等畅所欲言,谈出印象感受,谈出真知灼见,谈出委员使命,在与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中,为彰显文化个性、接续城市文脉、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贡献智慧力量。 近些年,市政协紧紧围绕宁波文化发展,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能的基本功、政协工作的“压舱石”,集中力量搞好重点调查研究,以高质量、有干货、真管用的调研成果助力宁波文化发展。 围绕地方文献整理与出版情况、“一带一路”古港“活化石”遗存现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利用、疫情下文旅行业受创现实、大运河(宁波段)保护开发情况、打造宁波海洋文化重大文化标识等文化主题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在调研课题基础上形成集体提案,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紧盯不放,集思广益,做到“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为我市加快打造新时代文明高地、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宁波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起航地,拥有底蕴丰厚的海丝文化载体和多元的海丝文化舞台,如何更好地将海丝文化打造成宁波的文化品牌?在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郑坤法委员提出了打造海丝文化定位要准、内涵要深、基础要实、聚焦要准等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吸纳落实情况如何?市政协围绕“关于进一步打造海丝文化品牌的建议”提案办理开展“回头看”活动。大家在“回头看”中获悉,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相关工作落地和项目建设,在海丝文化保护利用、价值内涵挖掘、宣传旅游推广、国内外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委员们对提案办理落实工作表示满意,并就如何进一步打造“海丝文化之都”、提升宁波城市知名度提出意见建议。 老外滩区域进行整体修缮后对外开放,成为宁波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和独特风景线。在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毛坚提出《关于加强老外滩历史文化区域保护利用的建议》的提案,指出老外滩历史文化区域保护已经有了一定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区域知名度较低、白天人流量少、业态布局单一等顽疾,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整体规划、升级商业业态、加大文物建筑保护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外滩特色商帮文化等建议。 市政协围绕提案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督查。政协委员来到老外滩实地督查,听介绍、访商户、提意见,得知老外滩的各项改造提升工作正有序推进,并以“最时尚的网红打卡地”“最宁波的商业步行街”“最国际的人文交流窗”为目标,扎实开展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级步行街时,委员们对提案落实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频推文艺精品 展现宁波气质传播宁波精神 乾道眷怜,风云安泰;坤元敷佑,山水淑祯。处京杭大运河末端,人文彪蔚;居大陆海岸线中部,物色钟灵。是以宁波建城,势在必行。遂乃秦开鄞县之治,时属会稽之地。至唐开元戊寅,始有明州之置。既而刺史韩察择日筑州治之城,岁次长庆元年,选地今鼓楼北址。洎明洪武十四年,为避国号之讳,乃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此宁波称谓之始也…… 这首《宁波建城1200年赋》全景式展现了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底蕴和恢弘史诗。2021年10月13日,在鼓楼宋景福律寺遗址里举行的以“纪念宁波建城1200年”为主题的“诗路甬城——重阳古典诗词吟诵会”上,宁波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和诗社成员集体朗诵这首赋时,赢得满堂喝彩。 诗词唱和,欢度重阳。从《诗意海曙》到《母亲河—姚江吟》,本次诗词吟诵会分古代篇、当代篇、未来篇等三个篇章,综合运用诗词联诵、古韵弹唱、配乐朗诵、情景诵读等多种艺术形式,汇聚成一场别具一格的听觉盛宴,而富有宁波特色的方言朗诵更为活动增添了浓郁的乡土魅力。在词章之美中歌咏宁波故事、讲述甬城发展、展望港城未来;在韵律之妙中感受宁波气质、传播宁波精神、展示宁波风度。 “公元821年,唐代刺史韩察于三江口,改宁波县治为州治,撤旧城建新城,自此开启了宁波城诗意的历史。1200年后,希望通过这一主题交流,抒发诗人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市政协委员、宁波诗社社长毛燕萍说,诗社的诗人们就是要以传播精神文化为己任,以打造文艺精品为己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通过发挥好古典诗词的独有魅力,来彰显当代宁波昂扬奋进、自信开放包容的新面貌。在创作更多诗词精品的同时,在以诗交友中凝聚共识、汇聚人心、集聚智慧,努力画出最大最美同心圆。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市政协以诗歌、绘画、书法、专著等形式,以作品培根铸魂,用精品讴歌时代,在历史的碎片中追寻专属甬城的独家记忆,回望这座城市的绵长文脉和不凡历史。 市政协非常重视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经过不断摸索总结,逐步形成了“宁波帮丛书”“亲历宁波发展”和“宁波地方文化”三条征编主线,近年来共征编出版27册各类图书,征编领域不断拓展、征编数目不断增加。 市政协组建并管理宁波市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馆以“敬老崇文、存史资政”为宗旨,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化研究、推动文化传承、力促文化交流”,守住宁波文化的“根”与“魂”。文史研究馆成立后,策划推出“馆员系列丛书”,目前《宁波历代饮食诗歌类编注释》三册已编定付印。此外,《宁波谚语》一书的出版发行成为研究宁波地方文化必不可缺的参考用书,被各专业机构和高校图书馆收藏。 市文史研究馆重点策划打造“十八号读书会”品牌活动,首期活动已圆满举行,有效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十八号读书会’于月湖之畔芙蓉洲中开卷读书,不断挖掘、传播、传承阳明文化、海洋文化、商帮文化、藏书文化等独具宁波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对月湖千年文脉的延续,也是对曾在月湖讲学、藏书、治学的历代文人的致敬。”市文史研究馆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