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宗迪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日期2021年11月 《〈山海经〉的世界》的作者刘宗迪是民俗学专家,之前出版过《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等学术著作。刘宗迪指出,《山海经》是一部有着周密计划、基于实地考察和真切见闻、系统记录山川资源的地理博物志。《山海经》的写作方法、内容材料、逻辑结构等,全都鲜明呈现了这个特征。它不是胡编乱造的小说志怪,也不是东拼西凑的逸闻杂俎,更像是一部调查报告,一本纲目清晰的资源清单。而这样大规模的地理调查,只有依靠国家力量才能完成。 可是,为什么《山海经》里记载的动物都是奇形怪状呢?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建立像现代博物学这样标准的分类体系、形态学术与描述方法,更没有博物绘画术和照相术,要用文字记述向人们介绍一种陌生动物的长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人们熟悉的动物进行比方形容。刘宗迪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假设有人第一次看见猫,他会怎样介绍这种动物呢?以《山海经》常见的写法,就是“有兽焉,其状如虎,人面豹身蛇尾,其鸣如婴儿,其名曰喵,其鸣自呼,养之可以避鼠。”刘宗迪的解释,一下子就打通了我的关窍。《山海经》上记载的种种怪物,可能就是这样来的吧。 《山海经》里还说,有些动物“见则大旱”,要么“见则大水”,或者出现地震、山火等灾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刘宗迪解释,妖怪背后是科学。民谚有言,“泥鳅跳,风雨到”“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等,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气象预兆。古代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发,人类对于天灾人祸缺乏抵抗力,因此非常注意从动物异常行为来推测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觉得《山海经》里都是灵异的动物了。 (推荐书友:赵青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