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春飞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涵养人民的美学意识,温润人民的美好心灵,离不开学校美育的改革与发展。宁波大学秉承“立德树人、以美培元、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理念,守正创新,打造高校立德树人“美育+思政”新模式,构建“一核两翼三协同”育人体系,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两翼,以“制度设计+师资提升+基地建设”为保障,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推进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添砖加瓦。 一、坚持正确方向,以美培元弘扬主流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是学校美育的灵魂,“德”在“美”的体验中起到定向的功能。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是学校美育的应有之义。 宁波大学立足地方进行文化素材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打造“传统、革命、创新、感恩”四大文化内容体系,实现德育美育的共融互促。在传统文化方面,依托宁波建城1200年的厚重底蕴,创编舞蹈《藏书》、原创歌曲《书香》、推出阳明论坛等,擦亮天一阁、王阳明、河姆渡等历史文化名片;在革命文化方面,依托浙东红色基因,深挖党章守护人张人亚、虎胆英雄裘古怀、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等一大批革命志士的故事,原创红色音乐剧《初心晨启·宣言》、推出“百年恰风华”系列党课、打造“红色IP的青春诉说”等,赓续浙东红色文化基因;在创新文化方面,宁波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院士之乡、创新强市,创新创业成为宁大文化中与生俱来的特质,演绎讲述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故事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推出“做人做事做学问”系列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等,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在感恩文化方面,聚焦“宁波帮”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故事,原创话剧《四明三部曲》、成立音乐宁波帮研究中心、开展音乐宁波之旅等,弘扬感恩文化,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二、坚持改革创新,以美化人展现多元形式,提升德育实效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的实质是启蒙益智、提高理性,是通过对美的认知、理解和创造来丰富理性认识、帮助学生融入世界的教育。美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化具有独特的涵养功能,对有效培育正向价值观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宁波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德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诚”的彰显与美育展现方式的“鲜”“活”“亮”的特点紧密结合,以德育引导美育的灵魂,以美育丰富德育的行为,形成主题大气、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德育美育新格局。在平台构建上,推进大学生艺术节等40项美育实践项目,施行美育“精品社团”建设计划,组建了以器乐、舞蹈等为主题的高水平艺术团队,建成白桦林话剧社等50余家美育社团;在品牌提升上,施行美育“品牌活动”培育计划,依托25个学院推进建设“一院一品”,已形成“新生新SHOW”等45个院级美育品牌活动,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等10个校级品牌活动;在环境打造上,学校着力提升校园美育景观,整体规划楼名、路名、湖名,形成了王阳明铜像、包玉刚雕塑等众多公共艺术作品,同时开展美育基地建设,建成感恩文化园、古陶瓷博物馆等10个校内美育基地,与政府、企业等共建“宁波帮”博物馆、宁波美术馆等30余个校外美育基地。 三、坚持面向人人,以美育人搭建全员课程,覆盖学生全体 与高校专业教育的分层分类不同,美育的人文熏陶和艺术审美具有通识性,将德育思政元素融入美育工作是一种课程“有机合体”的教学探索,也是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的有益探索。思政元素融入高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过程,强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涵养德性,淳化品格。 宁波大学立足美育核心课程和课程思政环节,将“美育+思政”的育人模式融入第一课堂,以创造性教学方式推进德育与美育的课程“有机合体”,探索高校美育工作的新格局。学校形成了“核心+特色”的美育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在校学生“全覆盖”,“核心”即《艺术导论》《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核心限定性选修课,要求全体学生至少选修一门;“特色”则是以网络在线开放、线上线下混合为特色的百余门美育类选修课,相关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等国内五大慕课平台上线,累计线上线下选课高校超过150余所,选课人数突破十万,其中,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音乐与健康》被优课联盟评为“首批品牌慕课课程”,登录学习强国平台后点击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学校积极构建“文化+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体系,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开设《宁波帮与宁波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经典研读》《浙东文化概论》等特色文化类课程107门,开设《音乐鉴赏》《国际贸易》《滨海空间治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思政示范课126门,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德育与美育精神力量的濡染、辐射、感染、熏陶、陶冶、约束等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系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一核两翼三协同”美育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成果) (作者为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