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钱湖环湖绿道 |
|
宁波城市品质不断跃升 |
|
宁波奥体中心 |
|
通途路和机场路互通立交 |
|
宁海县强蛟镇码头 |
|
东部新城 |
城市路网日趋通畅,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住房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市品质蝶变跃升……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宁波加快“宁波都市圈”建设,努力构建“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大都市格局,不断优化“拥江揽湖滨海”空间布局。全市住建系统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战略部署,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面貌显著改变,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一系列住建领域“宁波样板”和“宁波经验”不断涌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住建系统将继续为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扛起使命担当。 内畅外联 路网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格局 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是宁波城乡建设最生动的注脚,是宁波城市发展最鲜亮的名片。 从世纪大道一期高架通车,三官堂大桥中兴大桥建成通车,再到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5号线的通车……近5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路网建设,截至2021年底快速路累计里程已达129公里,形成快速路闭环交通保护圈,有效疏解主城区过境交通压力。 城市快速交通成环组网。随着城市空间逐步拓展,我市大力加快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双快”系统建设。完成机场路南延、北环快速路、环城南路快速路、世纪大道快速路北延长段(东明路-永乐路)等快速路建设。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轨道交通105.9公里,累计运营里程已达186公里,初步实现成网运营。 城市过江交通明显改善。随着城市建设沿着三江六岸逐步延伸,桥梁建设日新月异,“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新建成新江桥、澄浪桥、中兴大桥、三官堂大桥等大型过江桥梁4座,至2021年底,中心城区过江桥隧达到28座(不含高速公路和铁路),长期困扰我市的跨江交通瓶颈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完善。陆续打通“断头路”100余条,中心城区干支相连的道路结构更加合理,集疏成网的内外交通衔接更加便捷。2020年底,市六区道路里程达2578.56公里,市区“十三横十二纵”干道体系全面形成。同时,全市2021年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10个35.6公里,建成38.6公里。 从点到线、织线成网,从局部到全域,我市致力以强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框架、驱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格局大幅提升,近五年全市建成区新增24.3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525.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辐射力和承载力持续增强,“拥江揽湖滨海”空间发展格局全面确立,宁波城市发展正由“拥江发展”加速迈向“全域统筹”。 美美与共 美丽城镇厚植“幸福底色” 有市井街巷、山乡村野,有楼台轩榭、十里蓝湾,有兴旺产业、和谐家园……在宁波大地上,美丽城镇成为人民生活的“幸福底色”。 自2020年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宁波用绿色生态和金色产业不断编织出格外亮眼的精彩和传奇。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验收成果名单中,宁波共13个乡镇(街道)被评为省级样板,28个乡镇(街道)入选基本达标名单。 围绕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五美”目标,宁波持续推进建设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新型城镇。3年、106个乡镇,1842个项目、1415亿投资额,这一串数字是宁波建设美丽城镇的“美丽代码”。两年来,宁波“五美”建设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28个城镇荣获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36个城镇成为美丽城镇达标城镇。 聚焦“环境美”,着力推进设施提升。持续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交通路网、市政公用设施、城镇数字化设施等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北仑区春晓街道投资200多亿元,建成梅山湾沙滩公园、梅山湾冰雪大世界、宁波国际赛道、万博鱼游艇会等一批项目;奉化区莼湖街道新建完成2条农村公路,成功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并计划投入2亿资金新增实施3条农村公路、沿海旅游观光道路,全力打造完成美丽乡村示范带。 聚焦“生活美”,着力推进服务提升。加快推进商贸、文体、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供给能力。鄞州区五乡镇投入1600万元对原有农贸市场全面改造,打造成一个7900平方米的智慧型市场,吃穿用度一应俱全;江北区洪塘街道从“品质城镇”建设出发,在现有品质小区、度假酒店、文体设施、教育医疗等基础上,着力构建一个品质生活、共享惠民的城镇生活圈,全力创造城乡等值的美好生活。 聚焦“产业美”,着力推进产业提升。建设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低散乱”产业整治机制,推进小微园区建设,培育新型业态,为城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整合开发1100亩低效用地,成功落户宝湾物流、传化供应链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天衡制药、LCP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余姚市大岚镇以茶为媒激活山水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出了“丹山赤水”“不二谷”“明心谷”“四窗岩”等重点旅游项目。 聚焦“人文美”,着力推进品质提升。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推进城镇有机更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完善镇村生活圈体系,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象山县东陈乡对陈汉章故居全面修缮,使“旅游+文创”的陈汉章故居和“旅游+康养”的东旦时尚运动沙滩形成南北联动的旅游产业态势;海曙区高桥镇通过梁祝文化构建以“爱在高桥”为主体的文旅产业,目前康德思五星级酒店已成功入驻梁祝文化公园2号B地块。 聚焦“治理美”,着力推进治理提升。不断加强区域统筹,建立健全城镇环境长效管控机制,持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机制,有效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宁海县长街镇借助数字化改革东风,自主研发“出租房屋管理系统”,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精准智控;慈溪市长河镇整合镇、村、民三级监控资源统一纳入“智慧云镇”防控平台,真正打通监控管理最后100米。 2022年,宁波市将持续推进省级样板镇、达标镇的创建工作,实施镇村联动,构建全域覆盖、层级叠加、舒适便捷的村镇生活圈,通过区域联动,探索覆盖多镇的区域美镇圈,推动美丽城镇集群发展,全力以赴把美丽城镇建设成服务人民的现代化区域中心。 焕发新生 老旧小区改出“宁波经验” 2017年年底,宁波被列为住建部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征程随之开启,2019年9月再次被列入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四年多来,宁波肩负起“探索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全新模式,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任,在优化顶层设计、发挥基层作用、坚持共同缔造、整合改造内容、着力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宁波模式,各地大胆创新,探索出精彩纷呈的亮点经验。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40多个,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 我市的城镇老旧小区试点改造,紧盯民生顽疾,加大民生实事工程推进力度,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更具情怀、更加普惠的住房民生福祉。着力对老旧小区的路面、墙面、管道、管线等进行修缮、整理、更新,特别是对雨污分流、地下管网建设等问题,务求在改造中一并解决。同时,多个小区还统筹推进电梯加装,在全国率先实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审批“一次都不跑”。与此同时,我市还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组织、资金筹措、项目建设、长效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由点及面,逐步扩容,形成管长远、管根本的体制机制。 今年是我市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全面摸清全市城镇老旧小区底数,以确保居住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配套服务为重点,聚焦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雨污分流等问题,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不断丰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宁波经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22年,我市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5个,惠及10万群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0万平方米、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程80个。 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千家万户,尽管改造难点多、任务重,宁波还是交出了满意的答卷。2021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四批)》,宁波三项机制入选其中,为老旧小区改造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宁波经验”。 为实现改造计划科学合理,我市建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对项目改造方案进行竞争比选,择优纳入年度计划。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小区底数摸排、收集居民改造意愿、编制改造方案、综合评价方案、滚动纳入改造计划等“五步走”的方式推动改造进度。为做好统筹协调,完善施工衔接,我市旧改项目全面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加强现场沟通协调管理,推动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及质量。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改造效果,我市推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即交即用即补”机制,提升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占比。 颜值提升、设施更新、功能完善……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的满意写在了脸上。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群众参与,推进有机更新,强化“综合改一次”,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串珠成链 绿道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开门见绿,出门有道”如今成为了宁波这座城市的新风尚。近年来,宁波城乡绿道从无到有、从点到网,形成了串珠成链的良好局面。如何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绿道建设能提供了这样的可能。 随着1700多公里绿道贯穿于甬城大地,徜徉在绿树如云的河堤绿道上,看水澈如碧,享花木清香,清晨慢跑锻炼,傍晚漫步休闲,城市绿道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身边的田园诗意。 近年来,我市结合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三江六岸品质提升、城市有机更新、海绵城市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绿道网建设,串联山水人文,服务群众休闲游憩。 2014年,我市发布了《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市域层面,充分发挥宁波山水林田湖的资源优势,形成“三纵三江两环”的市域绿道格局。市区层面,突出“三面环山、一面滨海、三江六塘河、一湖居中”的城市特色,形成“沿山滨海、三江六岸、三横三纵”的绿道格局。中心城区层面,从骨干绿道专项规划设计和城市功能片区慢行绿道网络规划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落实绿道网专项规划的要求。通过多年的建设,骨干绿道和部分城市片区的绿道网络、生态公园等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宁波各级各类绿道总里程已突破1700公里,打造了环象绿道亚帆路段、北仑区新路溪生态绿道、海曙区新典路以南(奉化江)滨江绿道等一批精品绿道,已有姚江北岸滨水绿道、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等4条绿道获评“浙江最美绿道”,全市绿道建设驶入“快车道”。 同时,以“绿道+”发展模式撬动全域旅游发展,释放城市潜力,提高了城市品位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一条条绿道已经成为市民群众的观光道、健身道、幸福道,让城市融合更多生态肌理,市民群众尽享山水之美。 全市绿道自规划建设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做足“拥江”文章,我市建成“可走、可跑、可骑”的三江六岸沿江绿道88公里;挖掘“揽湖”潜力,融合透湖见湖、夜市经济、运动体育等新兴元素,建成环湖绿道32公里;凸显“滨海”风情,以海为韵、以绿为脉,充分发挥滨海资源禀赋,建成120公里滨海绿道;展示“塘河”魅力,突出水乡韵味,建成西塘河北岸、后塘河两岸约30公里亲水绿道;串联“城市”绿道,打造市民家门口的便民绿道,建成东部新城“H”形绿道21公里,串联起生态走廊、甬新河、后塘河、市民广场等绿地。坚持“三生融合”,城乡建设品质大幅提升。总长38.8公里、总面积约306公顷的“三江六岸”高品质滨江休闲空间基本建成。 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计划建设绿道项目140公里,目前全市已建设绿道项目400个,总长度超过1700公里,基本形成“拥江揽湖滨海枕山”的绿道慢行网络格局。 住有宜居 住房保障托起安居梦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宜居”成为宁波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又一张“金名片”。为切实改善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甬有安居”品牌更是成为头号民生工程项目之一。 我市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以公租房为主,“租、售、补”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方式、多渠道满足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此外,同步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持续提高生活质量,让更多居民的幸福生活发力升级。截至2021年底,我市累计保障城镇常住人口160.2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1.41%,基本实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安居梦”。 惠民新台阶怎么迈?那就“四房两改”保障大升级。租金实行政府定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视收入困难程度再分档给予减免,廉租房与公租房成为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最大靠山”。 二十年蝶变,“看不见的手”发挥了至关作用。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房销售满5年后补缴土地收益金取得完全产权;根据限价房制度,按市场价70~80%销售,满3年后可上市交易;这些惠民福祉成为城镇无房群体的“最大保障”。 与此同时,“销售与租赁两头抓、市场和保障两手硬”思路,成为我市谋划住房租赁市场转换的新布局。为新宁波人、新青年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宁波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开拓了以前湾新区为典型的产业园区集中配建租赁住房新模式,满足产业工人过渡性居住需求,在工业区规划布局了5个租赁社区,规划总建设规模超过200万平方米,总共可容纳约12万产业工人。 2020年7月,宁波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2021年1月,宁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租赁市场发展总体目标。2021年6月,宁波出台《关于非住宅改建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试行)》,从改建范围、改建原则、改建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为企业申请“非改租”指明道路。同时,积极培育住房租赁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大中小住房租赁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2020年至2021年间,全市共筹集新建、改建类租赁住房6万余套,盘活租赁住房5万余套,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新增各类租赁住房不少于13万套。 截至2021年底,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7.11平方米。为贯彻落实市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部署要求,2022年我市积极出台《宁波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成功出让全省首宗7.4公顷共有产权住房用地,为低收入群体、新青年、新宁波人再添重磅住房“福利”。 以问题为导向,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核心,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为重点,以落实环卫工人等群体住房保障为突破,以新市民住房保障改革试点为共同富裕标志性工程,宁波高水平打造“甬有安居”品牌正在持续进行中。 文/徐卓蔚 郑勇 张彩娜 应张磊 市住建局供图 数说宁波再跃升 ■2020年底,市六区道路里程达2578.56公里,市区“十三横十二纵”干道体系全面形成。近五年全市建成区新增24.3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525.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辐射力和承载力持续增强,“拥江揽湖滨海”空间发展格局全面确立。 ■两年来,宁波“五美”建设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28个城镇荣获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36个城镇成为美丽城镇达标城镇。 ■2019年我市再次被列入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2021年年底,我市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40多个,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 ■目前全市已建设绿道项目400个,总长度超过1700公里,基本形成“拥江揽湖滨海枕山”的绿道慢行网络格局。总长38.8公里、总面积约306公顷的“三江六岸”高品质滨江休闲空间基本建成。 ■2021年底,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7.11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