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军休干部移交问题后部队赠送锦旗 |
|
退役军人参加志愿服务 |
|
退役军人在防疫一线 |
|
2021年度转业军官填报志愿现场 |
|
转业军官在基层当轮值站长 |
记者 徐欣 通讯员 王盛 沈铖颖 文/摄 我市地处东海之滨、长三角南翼,驻军部队较多,素有“兵城”之称,年均安置转业军官400余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140余名,军休人员90余名,是名副其实的安置大市。 面对艰巨的安置任务,如何把退役军人安置好、使用好,发挥人才优势?如何把军休人员保障好、服务好,提升获得感满意度?对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直在谋划、在使招。 “随退随审、即交即接”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后,面临的“一号工程”便是接收安置滞留多年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局党组对安置部门提出了“部队交得出,地方接得下”的工作要求。2021年11月24日,市军休二中心收到了某部队“情系部队、服务军休”的锦旗。原来,该部一名干部因档案材料、待遇保障等方面顾虑,一直不肯配合部队移交地方,退休后滞留部队30多年。安置部门得知后,主动上门,讲解政策,针对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接收方案,逐渐解开了他内心的疙瘩,让他愉快地在移交安置确认书上签了名。 在我市各级军休管理服务部门,“情系部队、服务军休”并不只是一句挂在墙上的标语,更是踏踏实实解决好军休人员在医疗、住房等方面实际困难的具体行动。 原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转业军官徐志鹏,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科研工作,是国内业界知名人才。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向其发出工作邀请,双方达成初步意愿。但根据转业政策,徐志鹏不具备进宁波安置的一般条件。安置部门得知后,主动请示部、省两级移交安置部门,希望把徐志鹏作为特殊人才跨省接收安置。由于安置程序复杂、周期较长,安置部门一方面不断协调上级部门加快批复进度,一方面采取“先上班后接档再报到”的创新方式,圆满解决问题。 “空窗期”其实不“空” 退役军人离开部队后,到地方安排工作前的待安置期,有的出去走走,有的陪伴家人,也有的学习充电,这期间他们时间充裕,身心放松,大家戏称为“空窗期”。但在宁波,安置部门为他们准备了满满的“干货”。 为帮助退役军人更好地实现工作转型、事业转型和人生转型,系好转业安置的“第一粒扣子”,每年的待安置期,安置部门都会联合部队举办前移培训。 针对退役军人特点,安置部门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围绕时政、保密、法纪、社情和安置政策等,邀请军地有关领导、专家进行授课。此外,还邀请往年安置的优秀退役军人现身说法,分享心得。 2021年退役士兵李维纳在参加培训后说:“笔试好成绩不是天天群里侃大山就能侃出来的,安置路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康庄大道,军考途中也没有不劳而获的诗和远方。” 做好属地常态化教育管理 退役军人到地方报到后,各级安置部门指定专人做好他们的“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思想教育。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提供实践锻炼平台等形式,帮助退役军人更快适应和融入地方。 在电影《长津湖》热映期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部分退役士兵共同观影,并现场倾听抗美援朝老兵讲当年的战斗故事。“看完后感触特别深,让人热血沸腾,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从部队到地方后,我仍会发扬军人的优秀品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退役军士何宏辉到地方报到后,加入了“甬尚老兵”志愿服务队,在观影当天来到现场,既是维护秩序的志愿者,也是现场观众。 除了做好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安置部门还通过专门的微信群进行安置事项通知、相关结果公示、答疑解惑等常态化服务管理。 运用自媒体开展启发式教育 对宁波退役军人来说,有个人人必备的“法宝”,那便是“涛哥讲军转”微信公众号。这个兼具官方色彩和个人风格的公众号自2017年开通以来,经过深耕细作,已发布了近3000篇原创内容,收获了5万多粉丝,成为宁波甚至全国转业安置工作的“金名片”。点开公众号,不管是菜单栏还是文章内容,都能看出经营者的用心用情,既有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最全的政策汇编,又有退役军人安置心得体会分享交流。 只是令人意外的是,如此全面、丰富的公众号,是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和军休服务处处长罗洪涛独自运营的。他也是一名转业军官。多年来,不管工作多忙碌,即使在外出差,他仍会加班加点扑在电脑上,力求把最有温度和深度的文字传达给屏幕前的退役军人,充分运用自媒体让更多退役军人知晓政策、解疑释惑、分享交流。除了微信公众号,他还在微博开通了同名账号和“超话专区”。“读者们的正面反馈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更是运营公众号给我带来的‘附加值’,只要有利于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开展,能服务好转业安置人员,我们都愿意去尝试。”罗洪涛说道。 “涛哥讲军转”不仅提供权威解答,还为退役军人们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往年已安置、当年待安置的退役军人经常主动向公众号投稿,交流备考经验、安置心得、工作感悟、生活体会等内容,浏览这个公众号成了众多退役军人的日常,正如一名转业军官所说,“每天睁开眼,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涛哥讲军转’公众号,看看涛哥和大家的文章来学习充电。”各行业、各领域退役军人的投稿分享,带动了退役军人开展自我启发式教育,更带动了退役军人投身社会经济建设的热情。 阳光安置 人尽其才 2019年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以来,已累计接收团职以下转业军官1129名,占浙江省的20%以上,数量排在全省前列。 细看每年的安置计划,全市所有单位尤其是市委常委所在部门均带头接收转业军官,转业军官可进实进行政编制比例保持在92%以上,安置质量可见一斑。 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转业军官看好宁波的安置工作,对选择到宁波发展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年复一年地大量接收转业军官,导致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严重超编,干部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面对艰巨的安置任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云表示:“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是政治任务,安置好他们,既是对退役军人负责,也是为改革服务。” “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我一直被民间的‘关系论’所困扰,而我又是外地人,倍感焦虑。这次亲身经历,我感受到用人单位人尽其才、人岗相适的用人导向。‘没关系’真的没关系!”2019年转业军官卢艳给市领导的感谢信中写道。当年,转业军官接收岗位情况公布后,卢艳凭借自身专业与用人单位岗位高度匹配,毫不犹豫填报了该单位并成功被录取,上岗后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像卢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卢立军介绍,“有些转业军官担心安置工作存在暗箱操作,因此我们始终坚持选岗靠‘双考’成绩说话。在宁波,‘背景硬不如军功章硬,路子广不如知识广,关系强不如能力强。’这句顺口溜早已成为转业军官的共识。” 2019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后,系统总结以往各类退役军人安置办法,不断优化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阳光安置工作体系。 “阳光安置”,意味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安置程序。安置部门同志介绍,转业军官安置坚持“六公开”,即安置办法公开、接收指标公开、考核计分标准公开、考核分数公开、笔试面试分数公开、分配录取结果公开;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坚持“六透明”,即单位性质透明、工作地点透明、岗位职能透明、薪资待遇透明、工休规定透明、录用条件透明,确保全程阳光操作。 通过档案赋分、笔试得分、面试评分、接收单位意向分确定转业军官“双考”成绩,转业军官自愿选择单位,接收单位按“双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接收人员。既最大限度地满足转业军官的安置意愿,又充分兼顾了接收单位的用人需求,较好实现了转业军官想去和接收单位想要的有机统一,促进了转业军官安置工作的良性循环。 “千里马”终遇“伯乐” 安置工作要做得好、做得长久,退役军人努力成为“千里马”是前提,用人单位甘当“伯乐”是关键。 2020年度转业军官杨培,退役前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军官,既不是“笔杆子”,也没有年龄优势。一个偶然的机会,安置部门同志发现,他为了准备安置笔试,独立开发了《“甬上舵手”退役军人在线学习资料库》,并以个人名义参加宁波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而且取得名次。这样的专业人才,不正是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千里马”吗?哪家用人单位有幸成为“伯乐”呢?安置部门同志积极对接市委网信办,有关领导看到杨培简历后,不禁感叹道“这样的专业人才,我们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经过安置部门牵线搭桥,“千里马”终遇“伯乐”。目前,杨培在市委网信办已经独当一面。 由于先天的教育背景、工作环境和后天的自觉努力等因素,甫一回到地方,部分退役军人的确在专业技能方面与地方岗位需求做不到无缝对接。 谁都不是天生就会游泳的。只要用人单位给机会、搭平台、有耐心,退役军人肯吃苦、转心态、善学习,由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是迟早的事。 这些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和用人单位对退役军人安置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厅,市领导所在(兼职)单位和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无不敞开大门,带头接收转业军官、悉心培养使用。尽管全市年均安置转业军官400余名,尽管许多单位超编严重,但这些单位每年都接收2名到3名转业军官。 正如杨培安置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安置在宁波的转业军官,应有感恩之心,应奋发之为。” 近年来,宁波市在阳光安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岗相适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每年在编制安置计划前,广泛征求接收单位的需求,合理下达指标。对接收单位有特殊需求的专业,实行专业限报。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转业军官,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荐,达到转业军官和接收单位双满意效果。 正是由于兼顾转业军官和接收单位双方的利益,特别是对某些专业进行限报、增设接收单位意向分值等,转业军官选岗越来越理性,“人岗相适”的精细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不少找到施展舞台的转业军官在新岗位大放异彩,“转业军官综合素质高,来了就能干事情。”接收单位接收转业军官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安置的路越走越宽。 投身志愿服务 展现军人风采 2021年“烟花”台风期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关于号召全市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防汛抗台志愿服务的倡议书》,近一半待安置退役士兵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联系,迅速集结,团队合作,投身抢险救灾第一线。他们有的就近支援,有的远赴一线,发挥个人所长,亮身份、作表率,彰显军人本色。 当时洞桥镇告急,消息一经发出,退役士兵完成其他地区的救援任务后,第一时间集结赶赴洞桥,他们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开冲锋舟、运送救灾物资、转移受灾人员、分派搬运救灾器材,奋战至第二天的凌晨三点才歇息,天刚亮又继续投入抢险救灾中,出色完成了各项救援任务。退役士兵吕晓峰告诉我们,“‘若有战,召必回’是我们的使命,在部队服役这么多年,冲锋在前已经是本能。我们这些战友都是各地集结而来,好几个人腿脚都受伤了还是坚持着,再辛苦我们也要等救援结束了再撤退。” 在待安置期间,各级安置部门积极引导退役军人加入我市“甬尚老兵”退役军人特色志愿服务队和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参与紧急救援,退役士兵还在疫情防控期间,就近在社区、街道参与门岗执勤;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献血、红色主题教育、助老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近两年来,退役士兵在待安置期间累计参与志愿服务500余次,彰显了退役军人的群体风采。(徐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