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警官的“无声劝阻”:

干事应追求“做好了”而不是“做过了”

    

    

    

    

    毛 矛 

    

    2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点赞慈溪市公安局白沙路派出所民警严建华。1月初,严建华手写12页纸,又加微信,反复说明道理,成功劝阻一对聋哑人夫妇向陌生人转账50多万元。有人说,这是教科书式的“无声劝阻”。此事经媒体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严警官的“无声劝阻”,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党员干部的工作标准,应该是“做好了”,而不是“做过了”。

    那天,接警后,严建华警官在银行花了一个多小时,耐心地写了12页纸,劝说聋哑人夫妇不要向陌生人转账。同时,他还紧急联系了专业手语老师帮助沟通。经过一番艰难疏导,聋哑人夫妇表示理解警官的好意,决定不汇款了。劝说成功了,钱也不汇了,按说,这事可以了结了。可是,严建华没有完全放下心来,担心聋哑人夫妇思想有反复,如果换一家银行,又把钱汇出去了,咋办?因此,他坚持加了对方的微信,在微信上开始了二次劝阻,苦口婆心地晓以利害,最终彻底打消了夫妻俩汇款的念头。

    可以说,如果没有“二次劝阻”,这对夫妇转念又把钱汇出而被骗受损,那么,也没人会责怪严警官。毕竟,他努力劝阻过了,且劝阻成功了。之所以会有“二次劝阻”,完全是严建华出于对工作、对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而为之。因此,在这件事情中,“二次劝阻”是亮点,严建华要的是“做好了”,而不仅仅是“做过了”。

    “做好了”与“做过了”,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和处事风格。观察机关作风,两种现象显而易见。凡是追求“做好了”的人,更加注重结果,在意目标效益。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一定会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凡是满足于“做过了”的人,对待工作,只讲过程,无所谓结果。无论是上级的指示,还是基层的反映,一概照抄照转,落实与否,与己无关。表现在有些单位,最常见的就是两种发放会议通知的现象。一种是通知完毕后,还会督促一下落实了没有;另一种情况是,一次通知了之,有没有落实是你的事。

    满足于“做过了”,是“机关病”的一种。说到底,是当事人思想觉悟、职业精神的问题。有的人抱着“就业挣钱”的念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面对责任,习惯于为自己没有做好工作找借口,而不是为应该做好工作找理由。机关虽然人才济济,但难免有偷懒耍滑的人。更何况,有些事情,原本就不是“清水一杯”。与无所事事相比,“做过了”就多了一层伪装。

    当然,对于“做好了”与“做过了”两种形态,也要具体分析。有时,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竭尽全力去做事,可能结果并不理想;有的人举手之劳,却可能有丰厚收获。因为,一件事情成功与否,除了主观因素以外,还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看人看事,应多分析、多思考,防止简单化、片面化。但无论如何,满足于“做过了”的心态,有悖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机关作风建设的“绊脚石”。

    “机关病”也不是无药可治,主要方法,一是教育管理,二是评议监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典型更具说服力。严建华警官的“无声劝阻”,值得借鉴:服务没有止境,做事要追求极致。对于那些“撞钟和尚”,则需用群众评议的方法鞭策之,促使其转变思想和作风。双管齐下,追求“做好了”的人就会越来越来越多,满足于“做过了”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