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凤头燕鸥。(杨忠华 摄) |
记者 冯瑄 通讯员 汪伟华 昨天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说起野生动植物保护,很多人会想起去年刷屏的云南亚洲象群。象群北移南归途中的一幕幕感人场景,温暖了全球,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东海之滨的宁波,为了守护野生动植物,无数人也在默默付出。记者昨天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通过多措并举的保护,宁波目前有野生植物218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5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银缕梅、象鼻兰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钱松等47种。 另外,我市有陆生脊椎动物54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有7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云豹、黑麂、黑脸琵鹭、穿山甲、镇海棘螈、中华凤头燕鸥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河麂、鸳鸯等63种。 对非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一名动物保护协会的相关负责人曾经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有的人,打着保护的名号,想弄几只野鸟吃吃,反正又没人知道。” 对于这样的行为,宁波坚决“Say No”。“通过部门协调联动,全面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是我们近些年一直在做的事。”这名负责人说。2020年初,我市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管控协同机制,多部门携手,斩断非法“猎捕、运输、销售、购买、食用”的利益链条,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安全网。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共办理野生动物刑事案件36起,其中非法狩猎30起、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5起、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1起。去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38人次,检查人工繁育场22家、市场124处、餐饮场所656家,查处行政案件1起,移交刑事案件2起,清网91张,收缴野生动物9只(条),开展候鸟护飞行动19次、野外巡查465人次。 让更多濒危“小可爱”平安上岸 在北仑九峰山森林公园镇海棘螈保护区,平静的净水塘边,生活着外观看似壁虎的“小可爱”——镇海棘螈。这些看似不起眼且离我们生活有点远的“小可爱”,被世界自然保护组织评定为濒危物种,宁波是全国唯一发现这一物种的分布点。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部门联合高校师生、普通民众开启了一轮又一轮旷日持久的守护。在九峰山繁茂寂静的森林里,通过人工繁育项目,镇海棘螈迎来新生。 通过科技攻关、构建野生动物栖息地监测评估体系,越来越多的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在宁波得到挽救。借助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专业团队的力量,我市实施了中华凤头燕鸥、镇海棘螈2个旗舰性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工程。目前,镇海棘螈野外保持150尾幼体,种群濒危状况缓解;世界极度濒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在象山韭山列岛得到保护,整体数量稳定在84只。我市还设立了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每年对3万多只包括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黑脸琵鹭和卷羽鹈鹕在内的鸟类进行监测和评估。 积极实施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预警。我市有4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4个野生动物保护小区疫源疫病监测点,形成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与监测体系。全市10个区(县、市)均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去年共救护野生动物631只(条)。 筑起一道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 “保护野生动植物,也是守护生物多样之美、守护自然之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此,我市首先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生态保护屏障。目前,我市已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8处,类型涉及森林、湿地、海洋等,总面积达到1083平方公里。此外,我市还在典型生态区建立了19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小区,为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补充。 自然保护地划定之后,加强森林湿地的保护修复也必不可少。这些年,宁波在这方面没少下功夫。“十三五”至今,我市累计绿化造林13.86万亩,共建成生态公益林399.24万亩,补偿标准全省最高。 功夫之外见真章。如今,我市的杭州湾湿地公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观鸟天堂”。目前,杭州湾湿地公园已发现鸟类303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有6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受威胁鸟类名录的有21种,生物种类日趋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