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海 通讯员 孙冬 在前天结束的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6公里(坐姿组)比赛中,中国队选手刘子旭夺得金牌,另一名中国队选手刘梦涛夺得铜牌。与此同时,单怡霖在女子6公里(坐姿组)夺得银牌,郭雨洁在女子6公里(站姿组)夺得第二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大学体育学院“科技助力冬残奥”科研团队为冬残奥中国队的训练提供了科技保障。 据悉,宁波大学体育学院“科技助力冬残奥”科研团队于去年7月进驻冬残奥中国队训练基地——西安秦岭四季滑雪场,保障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科学化训练备战。科研团队不仅通过心肺功能测试和越野滑雪专项体能测试了解运动员的基础和专项体能水平,还采用全维度伺服驱动智能训练系统帮助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为夺金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科研团队申请的专利“一种残疾人滑雪椅”能够帮助运动员有效进行前后调整,避免两侧偏移。该成果已应用于冬残奥高山/越野/冬季两项队伍的运动装备改良,能够增强运动员动作控制能力,降低侧倾损伤风险。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科技助力冬残奥”科研团队由顾耀东教授与赵亮教授领衔,由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牵头,与宁波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联合承担了“冬残奥运动项目国际化训练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8YFF0300905)”课题,为残疾人运动员科学化训练提供了良好保障。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还与宁波大学体育学院“科技助力冬残奥”科研团队一起,联合国内相关企业开发了冬残奥AMS智能化训练负荷监控微信客户端。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宁波大学体育学院依托中国-中东欧体育教育与研究联盟,与匈牙利厄特沃什·罗兰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了国际联合科技工作站,联合开发科学化训练设备,引进竞技训练负荷监控平台,实现体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融合。其中,宁波大学体育学院与匈牙利厄特沃什·罗兰大学、宁波易力加运动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残疾人单板滑雪运动的项目特点,二次开发全维度伺服驱动智能训练系统,针对性地对运动员的核心基础稳定性力量训练、核心基础动力性力量训练等提供个性化训练平台,有效地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辅助其更好地适应、应对复杂的比赛环境,从而提高竞技运动表现;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共同合作“基于残疾人雪上项目科学化训练及分级的研究应用”项目,能对运动员双侧肢体训练等内外负荷数据进行全面监控管理,避免因单侧负荷承受较弱导致平衡力降低等问题。 宁大体育学院执行院长顾耀东教授表示:“宁波大学体育学院‘科技助力冬残奥’科研团队通过近些年的努力,紧紧围绕我国冬残奥项目的需求,通过柔性引进国外先进的训练理论及科技方法,结合本土化特征再次创新改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与冬残奥的深度融合,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提供全方位科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