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幽的隐学山庄。(图片由作者提供) |
有人说,中国人的浪漫藏在各种生活细节里,也藏在零零碎碎的时光记忆里。宁波有不少令人神思飞扬的地名,或与自然景物有关,或与有趣人物相关,传达着命名者对自然生命的独特感受,有着自感而感人的、属于宁波人的浪漫。 徐雪英 ■意境之美 奉化莼湖,有座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美丽渔村,名唤桐照。五代时已有其名。清光绪《忠义乡志·寺观》记:“宣密寺,河泊所千丈岩山嘴。(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僧宣和建,名桐照院。”南宋时,作为正式村名记录于《宝庆四明志》。至于得名缘由,村谱解释云:村后有山,梧桐繁生,得名高梧。高梧山上梧桐枝叶对照映辉,故名桐照。 另外还有一说,认为对照映辉的不是梧桐枝叶,而是梧桐礁石。高梧山上梧桐高高摇曳,高梧山下海礁低低吟啸,两者映照成趣,故名桐礁。因宁波方言“礁”“照”谐音,后谐化成如今的“桐照”。不管是桐照,还是桐礁,都体现了命名者闲适丰盈的浪漫心境。 因自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均便,桐照自古居民密集,宋代就形成了渔村。光绪《忠义乡志·村族》记,宋元年间,林姓由杭州仁和里迁此发族,后成奉川望族。林氏后裔多以打鱼为生,桐照村至今仍是宁波著名渔村之一。桐照不远处还有桐蕉司。《光绪忠义·乡志》记:桐蕉司,黄雷山南,古名榔林,后作桐照司市,或以桐照旧设司官,尝借署榔林,故名。亦作桐照四市,以莼湖两日市,吴家埠八日市,是地四日市也,又作桐蕉司。 桐照东北有鸿屿,也是一个很有意境的村落地名。鸿屿地处奉化仙人石子山南部,三面环海,村周岛屿众多。每到秋天,大雁成群南飞时,常在这些岛上栖息。对此秋景,前人感慨留诗云:“烟屿托杳冥,飞鸿自来去”,故名此地为“鸿屿”。清康熙年间,李、陈两姓自鄞县迁此定居。以附近沙石多呈红色,也称红屿。 宁海长街镇香花山东麓有长街村,始建于北宋年间。因村北有留云亭,亭屋7间相连,甚长,故名长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诗中的长亭意境,在这里可以得到较好的重现。 村以亭名,亦称长亭。后该村村民不断沿香花山东麓构舍扩居,最后村舍东西竟有二里许,且街市繁荣,因此易村名为“长街”。因地属海积平原,河网纵横,长街村一直是宁海县东部交通枢纽之地。现宁海长街镇便因长街村而名。 ■清雅之美 奉化江口有蒋葭浦,地处江口平原地带,水资源丰富。传该村建村前是江浦泥涂,周围长满白色芦苇(古称蒹葭),土称小海。南宋时,蒋姓祖由苏州随高宗南渡,官至明州都统制,率兵在此驻防,命士兵疏浚河道,渐渐定居成村。因地处江岸,又芦苇遍地,故取名“蒋葭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蒋姓祖上兄弟三人,后自南而北分上、中、下三宅居住,分别称上宅、中宅、下宅。 海曙章水有月来岙,为龚姓山民主居之村。地处山岙之中,岙朝东南,月亮一出,立照岙中,故此得“月来岙”这样一个清雅之名。龚姓清代顺治年间从半坑迁入,与半坑龚氏同宗。 鄞州东钱湖西南角有隐学山。传东周时,徐国国君徐偃王弃国出逃后曾隐居于此,建隐学院,山以院名。山西部有隐学岭,岭北有隐学寺,创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赐额栖真寺。元代奉化籍诗人徐本原作《隐学寺》一诗时云:“今日栖真地,前朝隐学山。石坛芳草碧,墓道落花殷。”隐学寺屡建屡圮,现寺复兴于1990年后。寺南还遗有明大学士余有丁墓道。2006年,当地兴建住宅小区时,以山命名“隐学山庄”。 余姚陆埠有人影弄,西起中街,东至禁河路。因为弄堂狭窄,月下行路,人影照墙,故取名“人影弄”。人影弄虽然狭窄,却很有苏轼《水调歌头》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浪漫清欢之感。 ■生活之美 在宁波,类似的浪漫地名还有不少,它们通过捕捉俗世里的美好人事,展现生命的精彩。 宁海跃龙枫槎岭山腰有欢喜岭,旧时为宁海县城至七市、一市之岔路口。为方便来往,有人在岔路口建起一座凉亭。爬岭累了的人可以在此歇息饮茶,欣赏山景。因深受其惠,心里欢喜,时人给山岭取名“欢喜岭”。据老人口述,清同治年间,葛姓由泉水来此看管山林,选择在此定居,村以岭命。 宁海黄坛笔架山麓有璜山村,主居叶姓。该村《叶氏宗谱》记,叶拂原于明洪武初年自本县庙山(今越溪梅枝田一带)迁此。洪武十二年拂原自写谱序:“以梅枝地近海滨,更兴山林幽静之思,乃命童仆策马西游,遥望璜山峰峦耸秀,山环水绕,时无居人。爰为披荆斩棘,以至其境,得拾璜玉一块,因即名是山曰璜山。”村由此得名,曾一度误作横山。 余姚四明山有仰天湖,海拔800多米,为四明山深处的一个山顶湖泊。可能地处高山之顶,有仰天而卧的自由之感,故得名仰天湖。湖水面积约40亩,水浅而不干涸。旧时芦竹覆盖湖面,其芦笋鲜嫩可口,素负盛名。 1958年,上虞县下放干部曾来此垦荒劳动。下放干部回机关后,附近群众陆续来此定居。后宁波市林场在此设置仰天湖林区,现成仰天湖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