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电(记者黄合)“民以食为天”——对于这一点,和粮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全国人大代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马荣荣有着更深一层的体悟。这一次他带来的建议,聚焦的恰恰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粮食产业各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粮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粮食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及经营一体化水平,是当前制约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只有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才能真正让广大粮农走上同富路,更好地发挥粮食安国定邦压舱石的作用。”马荣荣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粮食产业的从业人员,涉及的链条很长,包括科研人员、粮农、贮运人员、加工人员、销售人员等等。马荣荣建议,要全面提高粮食产业从业准入门槛,全面增强专业基础教育和专项技术培训,确保粮食产业各个环节能后继有人。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的持续赋能。马荣荣建议,政府要加强对粮食产业科研领域长期、持续、足额的财政投入,让年投入总量与GDP增量保持同步,同时各粮食产业经营主体每年也要拿出销售额的5%至7%用于科研投入。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产业经营方式。马荣荣建议,提升粮食产业经营的一体化水平,构建以粮农或粮食加工企业为核心,聚粮食科研、生产、储运、加工、销售和消费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粮食产业经营主体,使粮食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科技创新链三链合一,为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粮食消费具有数量小、时效长、分布散、种类繁多的特点,高、精、新、专、特的中型经营主体才能满足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马荣荣表示,经营主体应根据自身资源、科技、人才特点,合理确定经营规模和经营主业,确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