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美国青年的功夫梦

——《少林很忙》读后有感

    

    

    

    

    

    

    崔海波            

    

    《少林很忙》的作者马修·波利是美国人,少年时代瘦小而懦弱,他说自己属于校园霸凌的对象。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后开始接触中国功夫,选修中国文化,并爱上了庄子的哲学。1992年,21岁的马修还在读大三,因痴迷中国功夫,毅然休学来到中国河南少林武术中心习武,他勤学苦练,长进快速,次年参加郑州国际武术节散打比赛,获得亚军。《少林很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两年的习武生涯,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马修很能吃苦,武术中心的其他人每天训练五个小时,他自我加压,每天训练八个小时,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他坚持下来了。在少林武术中心学习三个月后,他回了一次美国,朋友们想试一下他的武艺,让他参与一场比武。他在书中没有具体写自己的胜负,只是说回到少林寺后,他由修炼传统功夫改为学习散打。马修学散打很有天赋,别人苦练六年才能习得的武艺他两年就掌握了。他的师父因此不得不感叹:文武不分家,你是个大学生,所以能很快抓住基本要领。

    马修性格随和,为人热心。他在高中时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员,到了少林武术中心后,发现这里的年轻人习武之余也爱打篮球,但球技不好,于是主动教他们运球、传球、起跳等技巧,之后还与一群专业武术大师一起进行街头篮球比赛。马修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他在外吃饭喝酒时,发现一种独特的酒文化——划拳,认真研究一番后,他发现划拳令中包含很多社会风俗。过不了多久,他就掌握了其中的门道,屡战屡胜。随着划拳技术的长进,他的沟通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少林武术中心有一位师父懂中医,有一回,马修练武时受了点伤,那位师父用自制的药为其疗伤。马修感觉很是神奇,他向师父请教中药的配伍,并送给师父一台加工药材的机器。马修的中文学得很好,他能无障碍地与街头小贩讨价还价,还为卷入三角恋爱纠纷的师弟调解矛盾。

    在《少林很忙》这本书里,马修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社会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原地区设施落后的医院、识字不多的练武少年、竞争激烈的武术学校等,都在他笔下一一呈现。有句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当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风靡一时,少林武术中心是很多青少年向往的地方,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像李连杰一样武艺高强,拍电影成明星。那些年,确实有不少功夫片导演来挑选演员,这里的练武者很重视这种机会,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武功,只是“拍电影长相比功夫重要”。书中详细记叙了一位导演到少林武术中心选演员的经过,功夫最好的德清落选了,功夫略微逊色的成浩被选上了。成浩去拍了六周的电影,希望能一举成名,但实际上并没有。

    马修跟其他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游学、访学不一样,他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全方位的接触,对中国社会生活的了解更为深入。在《少林很忙》的后记中,马修写道:2003年,他动笔写作《少林很忙》之际,又一次来到中国,重游少林寺,发现这里无论是人还是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少林寺附近上万名不读书的青少年共同操练的现象不见了,而在登封的一所武术学校里,学生不仅要习武还要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从狂热到理性,这是一种进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