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澥浦闸站(市水利局供图) |
当前,我市水利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也是突破隧洞思维、推动变革、重构水利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为夯实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水利基础,市水利局明确了2022年度十大工程,从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供水安全保障水网、重现水环境生态活力等方面系统谋划,加速推进。未来如何扛起历史使命,抢抓“变革”新机遇,记者就此专访了宁波市水利局局长张晓峰。 记者:重大水利工程是保障水安全的基础,我市水利投资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今年将从哪些方面着手,高起点高标准重谋水利工程布局? 张晓峰:今年我市计划完成水利投资150亿元,重点实施十大百项水利水务工程。在目前防洪减灾体系的基础上,快速推进“三圈三路六网”防洪减灾工程网。“三圈”为防潮拦洪封闭圈、干流防洪封闭圈、内涝分级防护圈,“三路”指的是东、西、北三条分洪高速水路,“六网”包括海曙片、鄞东南片、江北镇海片、余姚片、慈溪片、东部沿海片六张骨干排涝水系网。同时,完善供水保障网和污水处理网,今年将开工清溪水库、水库群东西线联网工程,开工建设杭州湾新区自来水厂、第二工业水厂,推进农民饮用水“应通尽通”工程,完成江北区下沉式再生水厂一期、新周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万立方米/天,新开工建设鄞西污水处理厂二期。 记者:防洪安全方面有哪些新思路? 张晓峰:守住防洪安全底线是水利人的天职,是必须扛起的责任。我们的目标就是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出险、堤防不决口、内涝不成灾”。一是加强数字化手段运用,着力推进数字孪生甬江流域建设,构建水利专业模型,整合水文、气象、地理、水利设施数据要素,实现预警预报预演模拟,辅助灾害防御和生产调度决策。二是优化流域调度能力,完善流域调度方案,建立水库、闸泵、河网、蓄滞洪区等全覆盖、全过程的流域调度机制,建立区域遭遇超标洪水情况下,流域错峰统一调度规则。三是水利设施除险加固,今年将在常态化开展水库、山塘、水闸等水利设施安全鉴定评估的基础上,完成水库加固整治49座,完成存量三类坝全面清零。 记者: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再生水利用的全国标杆”,逐步构建以再生水为重要组成的水资源战略保障体系。把再生水纳入全市水资源配置体系,具体有哪些举措? 张晓峰: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市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今年的任务是利用率达到或突破20%。首先,以争创国家再生水利用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规划再生水发展方向和布局。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宁波市市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宁波市市区再生水利用配置实施方案》,并向省水利厅提交申报报告。同时,启动再生水利用五大工程:一是污水收集与再生水能力提升工程,包括新建污水收集管网和新增处理能力;二是再生水输配管线工程,建立由“综合管廊+再生水专管+河网输送”共同组成的再生水输配体系;三是再生水工业供水工程,提高丁家山工业水厂取用再生水规模和岚山净化水厂双膜扩建,构建再生水先回灌河道改善水环境,再进行工业利用的复用模式;四是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打造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工程;五是再生水利用安全管理工程,结合宁波智慧水利建设,开发再生水利用监管场景,强化再生水的有效利用和安全管控,探索借助数字化手段助力再生水安全利用。 记者:水生态水环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下步有哪些打算? 张晓峰:以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修复滨水空间为目标,我市将开展蓝绿水网建设,实施生态调水及水生态空间修复工程,恢复河流自然形态、修复河湖水岸空间,着力构建系统健康长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网。目标到2025年,全市平原水面率达到8%,全部市级以上河道、80%县级河道、50%乡镇级河道建成美丽河湖,基本构建全域美丽河湖新格局。一是综合治理恢复水岸空间。今年将创建20条(个)省、市级“美丽河湖”,建成10个、建设20个美丽河湖片区;治理河道800公里;完成河道清淤250万立方米,生态小流域治理50公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水岸、清四乱、清漏排”为主的江河湖库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提升江河湖库管护水平。二是深化河长制管理。今年将强化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制订完善“1+X”的河湖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姚江、奉化江河道支流管控,两年内完成支流工情监控系统建设。三是建设生态调水网。今年将实施“引水泵站、骨干引配水河道、内河调控节制闸、局部微循环”工程,将库源、江源和再生水源并联调配,构建市区河网分片精准引调水格局,提高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 (撰文 王博 王文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