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时医疗小分队成了 “三区”居民的“家庭医生”

    

    

    

    记者 黄程 通讯员 高博雯

    

    “@江岚苑-儿科-卢凌亚,江岚苑8栋有个一岁半的女童有咳嗽症状。”“汀兰苑20栋一名3岁小朋友有咳嗽流涕症状。”昨天一早,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儿科医生卢凌亚的工作微信群就开始热闹起来,“三区”内居民的就医需求被陆续发送到群里。卢凌亚睁眼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居民的就医需求。为了提高效率,她将需求按小区分类,并一一联系确认上门时间,随后穿上防护服逐户上门服务。

    3月14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世纪城居民的生活节奏,卢凌亚所居住的江岚苑被划到了防范区范围内,她的20多名同事也被留在了“三区”内。看着“三区”外的同事没日没夜地高强度工作,他们却无法回到工作岗位,心里干着急。“‘三区’内居民有不少就医需求,我们这些留守的医生护士可以帮上忙。”14日下午,一名同事在微信群里的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响应。

    3月15日起,宁波市杭州湾医院逐步整合留在“三区”内的医护人员资源,依托就近设置的临时医疗保障点收集居民就医需求,并按照不同科室和小区进行安排。在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防护工作后,医护人员逐一为居民上门看诊,指导用药和护理,并根据患者病情将药单发送至临时医疗保障点为其配送相关药物。就这样,“三区”内逐渐形成了一支临时医疗小分队,平均每天提供上门服务近百次。“叔叔阿姨,小宝宝发烧的时候不能捂着,要适当减少衣物,摸摸她的手脚和背,看看是否出汗。”每次来到汀兰苑看诊,卢凌亚都不忘顺路去13栋刘女士家中看望。原来,刘女士就职于世纪城物业,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投入一线抗疫,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家中只有两位老人照顾10个月大的孩子。

    3月17日,刘女士的孩子出现了发烧、咳嗽、气喘等症状,卢凌亚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上门诊治。刘女士虽然着急万分,但还是选择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作为同样在一线抗疫的母亲,卢凌亚感同身受,便对这个宝宝更加留心。哪怕对方没有求助,只要一有空,她就会上门看看孩子的身体状况,指导老人如何物理降温、病后养护等。

    这几天,卢凌亚每天要上门为30多户居民看诊,如遇病情较为紧急,则第一时间联系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安排绿色通道到院就诊。“第一天我没有经验,全程步行,不仅很累,速度也慢,第二天就立刻把老公的电动自行车征用了,为了看诊还逼着自己学会一项骑车新技能。”卢凌亚笑着说。每天结束工作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此时她才从闷热的防护服中“解放”出来,但仍旧不忘发送信息跟进患者的病情。“这都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的。没有这些可爱的防疫人员、志愿者和小区业主的支持,我的工作也不会那么顺利。”卢凌亚说,后方医院的同事们也很辛苦,大家一起努力,相信很快就能迎来胜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