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干山村俯瞰。(陈结生 摄) |
记 者 张凯凯 实习生 肖 阳 通讯员 管剑锋 春日有惊雷,配絮雨,忽转暖阳长风。 3月18日下午,宁海县越溪乡信干山村凤凰头山,5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公浩拨开及膝茅草,绕开雨后泥潭,攀至山腰俯瞰茫茫绿海。风起人不语,叶簌簌,鸟鸣婉转悠扬。 少顷,张公浩操着带有“宁海味”的普通话说:“这些都是好树,一定会长得越来越好。” 然而在数十年前,张公浩曾目睹了一批“好树”的毁灭。当时,象山成片的松林遇到砍伐和暴发松材线虫病。如今,那片松林只存在于村民的记忆中,每每提及都令人扼腕叹息,张公浩也因此暗下决心,一定要种好树,让参天的绿色重回这片土地。 自1999年当选以来,张公浩干了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也种了20多年树。山上的浙江楠、红楠、竹柏等树种都由他精心挑选,彼此之间仿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邻居”,似触摸和摇曳问好。 走进凤凰头山的楠木林,张公浩身背一把锄头,边躬身劳作,边像在介绍自家孩子般讲述树的故事:“这些浙江楠是我们村3年前‘一村万树’项目启动时种下的,刚开始只有碗口粗,你看3年长下来,是不是明显粗了一圈?”“这棵浙江楠在这里生长了15年左右,是村里最早栽种的一批,有一人环抱那么粗,算‘老大哥’了。”“这些红楠品种名贵,春天抽芽时格外好看,你看它那枝条末端,像不像悬挂的烛台?”“这种树叫竹柏,别看它现在小,长大后能有50多米高。” 张公浩口中的“一村万树”项目,是浙江省“大花园”建设和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的抓手之一,以1个村新植1万株树为载体,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全面构建乡村绿化新体系。 自2019年信干山村“一村万树”项目启动以来,张公浩就带领全村百姓在荒废园地和林地、房前屋后上植树,如今已在167亩土地上种植树木超3.6万棵。除了浙江楠、红楠、竹柏等名贵树种,村里还种下近3万株樱花、近3000株红叶李、近千株月季,静待花期至,引得访花人。 “栽下树木还山林绿色,是我对大山的承诺;栽下树木带动旅游产业兴旺和全村致富,则是我对全村的承诺。”张公浩说。从山脚攀上山头,从山头返回山脚,张公浩用脚步丈量山林,心里还在默默盘算着修一条山间景观道的开支。 回到村庄,巡山归来的人们有了另一种意味的“风尘仆仆”:外套沾了不知名的绒毛种子,帽里落进一小片枯叶,衣服下摆躲进两“挠人”的苍耳。 但巡山的人们丝毫不觉得反感——毕竟这是山的颜色,是山对人的亲昵与馈赠。 用双手栽种未来 村口315年树龄的黄连木撑开繁密的树冠,村里的水泥路宽阔平稳,民居上的墙绘引人入胜,道路两旁的月季花红芽初绽,一切都在朝着信干山村村民期盼的方向发展着。 对了,还有今年4月,村里樱花和红叶李即将迎来的花期——那将是一场漫山遍野的春信,这座背山面海的小村,将迎接更多慕名而来的客人。谈起这些,信干山村村民眉眼带笑:“论种树,周边没有一个村子比得上我们!” 这是由内至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满山遍野的树木,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一年四季各有千秋的美好风貌,更是他们凭借一双手,为家乡创造价值、为后代延续未来的证明。(肖阳 张凯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