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

系统谋划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 潘洁 安蓓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3日发布。我国将如何发展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对实现“双碳”目标有什么意义?如何规范和引导氢能产业发展?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当前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已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说,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至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至200万吨/年。

    规划明确,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王翔说,规划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N”之一。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既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划指出,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

    目前,我国制氢、储氢、运氢及应用还未形成高效完备的产业链。怎样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

    王翔说,规划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氢能制备、储存、输运、应用全链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

    “稳慎应用,示范先行”,是规划确立的氢能产业发展基本原则之一。

    规划提出,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统筹考虑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与技术创新水平相适应,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拥而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