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巡艇对船舶开展智慧化监督。(董娜 麻宏宇 摄) |
|
通过“双脑”协作,海事人员不断提升船舶管理执法效能。 (董娜 麻宏宇 摄) |
记者 董娜 通讯员 董棋伟 朱俐一 宁波是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市。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共注册航运公司333家,以宁波为船籍港登记的船舶达1307艘。数字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给传统航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新科技、新机制推动航运企业管理模式再升级,亦是实现该产业向数字化深度转型的趋势所在。 数字化改革,既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也是一片需要攻坚克难的“无人区”。由于船舶营运具有流动性、风险性较强的特点,如何对远在他乡的登记船舶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如何让航运公司打通岸基管理的时空界限?如何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航运生态圈?诸多难题,需要步步为营、逐一破解。 以船籍港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宁波正深入挖掘数字化改革潜力,通过两个平台,打造海上“智慧大脑”,挺进水上安全监管体系改革深水区。 左脑“深蓝智享”: 安全“监督员”千里追踪 “船长你好,我们是宁波海事局执法人员,现发现你轮涉嫌未按照规定取得船舶安全管理证书航行于海口、三亚水域,需要对你轮相关违法行为作进一步调查,请予以配合。”远在海南发生的违法行为,却被宁波海事局千里追踪,这是一次监管服务智慧化升级的实效展现——海事部门正利用海上“智慧大脑”为航运释放新动能保驾护航。 “安全始终是航运发展的生命线,航运业已经开启了一场数字化深度转型,安全监管数字化势在必行。数字化船籍港管理,就如同永远在线的‘监督员’,为宁波航运业发展筑起安全‘防火墙’。”宁波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徐红尔告诉记者。 去年开始,宁波海事局聚焦“人、船、事、物”四个风险闭环要素,开发应用深蓝智享船籍港管理应用场景,建立全要素船籍港管理数据库,我们不妨将其视作海上“智慧大脑”的左脑。与企业自身管理不同,海事部门在该平台建设中,对全辖区管理要素进行“一揽子”全景掌控,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和船舶进行量化管理。 “以前光靠纸质台账,无法全面及时地掌握辖区公司和船舶动态。如今在宁波籍公司、宁波籍船舶这两个模块下,可以一键查询辖区内本地航运公司及在籍船舶的各类实时信息,包括船舶登记情况、船舶安全监督情况、进出港报告、行政处罚等。”宁波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工作人员葛广霄说,该平台还将所有公司及船舶根据辖区自动划分至相应的海事管辖机构,由专人管理。 “这就好比是社区里的‘网格长’。”葛广霄解释说,“在数字化系统辅助下,责任非常清晰明确。在对航运公司及船舶进行审核时,将审核重点一一标识,能有效避免漏查、错查,公司日常检查、船舶滞留等动态也能进行自动预警,船舶想长期逃避监管,却难逃数据的‘火眼金睛’。” 这样一来,宁波籍船舶即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被精准定位把控。近日,该平台的滞留提醒功能再次立功,海事工作人员发现“宇XX”轮曾在南京被滞留,通过全要素船籍港管理数据库进一步比对分析,发现该轮还曾发生过一起事故,但未按规定报告,意味着该轮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多个问题。最终,宁波海事部门对该轮依法进行查处,并开展警示教育。 数字赋能监管,推动着船籍港监管服务水平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跃迁。近半年来,海事部门通过深蓝智享船籍港应用场景,查处船舶违章行为12起;借助逃管船预警功能,排查辖区灭失报废船舶88艘次,并依法予以强制注销,全面落实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动态清零。 右脑“安全智控”: 网络“大管家”百企相联 数字化改革的另一大核心要义,是为企业和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帮助企业打开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宁波作为航运大市,航运产业发展需要让本地航运企业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全国首家“互联网+船籍港管理”平台——航运公司安全智控平台,正是宁波海事部门携手多家本土航运公司开展的一次船籍港数字化实践,我们可以将其视作海上“智慧大脑”的右脑。 “以前,船一出港就像脱了线的风筝,管船、管人往往费时费力,有时还力不从心。”宁波北仑船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日朝告诉记者,自从加入智控平台后,在用户端轻轻一点,公司就能轻松查看船舶航行状态,核查船况、设备、人员等一系列安全要素。如果存在船员配备异常、AIS信号消失、证书到期等情况,智控平台会自动报警,为企业降低了16.7%的运营成本。 基于智控平台信息流转周期短、信息展示扁平化、整改落实反应快的特点,和航运公司体系运行实现全程记录数字化的便捷,该平台得到了广大航运企业的好评。目前已有90余家航运公司加入该平台,预计到今年年底,加入该平台的航运公司总数将超过100家,平台使用企业将从体系公司扩展至非体系公司。 “我们每天要求主管人员登录智控平台,查看体系运行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的报警,方便我们及时解决。船上的每一期演习和培训,都有照片和视频在平台同步更新,不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以前总觉得迎接检查前做台账麻烦,现在通过线上管理,省时、省力、省钱,不仅海事部门来检查时能看得明明白白,我们自己管理起来效率也提高不少!”胡日朝说。 现在,登录航运公司安全智控平台已经成了胡日朝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通过该平台的备件管理、物料管理、油料管理等衍生服务,不仅能实现物料备件一键询价与供应,以及透明化船舶维护保养,还能为船员提供培训、考试、发证、体检、保险、招聘等职业生命周期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及各类证书更新预警,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能。 “双脑”协作: 激发船籍港数字“源动力” 船籍港建设是宁波航运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以数字化改革为依托,将海上“智慧大脑”建设走深走实,是助推本地航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随着数字化改革迈向“深水区”,海事部门主动“牵手”航运企业,发挥“双脑”协同机制,让服务更智能、监管更精准。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非接触式远程监管一直是海事部门监管模式探索的重点内容。海事部门在“双平台”实现船舶远程智能化管控的基础上,顺利开启远程审核新模式,助力企业生产战“疫”。 宁波宇凡海运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在去年3月初,他们还因为船舶体系审核事宜紧急求助海事部门。“当时我们船上的全管理证书即将过期,但是由于疫情原因,审核人员无法登轮,当时着急得不得了,就怕停航。好在最后通过远程审核,解了燃眉之急。”据统计,在疫情防控期间,宁波海事部门为航运公司实施远程审核19家次,为船舶实施远程审核39艘次。 “对主管部门而言,两个平台同步运转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葛广霄说,通过“双脑”协作,执法人员得以不断提升船籍港船舶智能识别能力、安全主动感知能力,执法效能随之提高。 “去年底,我们通过数据库交叉比对船舶航行轨迹,发现一艘大型散货船完全未按照制定的航次计划和推荐航路行驶,于是第一时间利用航运公司安全智控平台启动远程附加审核,查下来问题重重,就按规定撤销了该轮的安全管理证书。”葛广霄说。 两个平台还进一步打通了船籍港船舶信息传递桎梏,帮助航运企业第一时间获取有关安全管理的通知公告、最新法规、技术规范、航行通告等。“通过安全智控平台,我们可以非常及时地接收宁波海事局编制的《安全信息速递》,及时获悉宁波籍船舶发生的事故、险情、滞留信息,将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看待,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宁波港供海运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凭借双向发力,去年,共有44艘宁波籍船舶被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评为年度“安全诚信船舶”,占比达15%,居全国第3位。3家宁波籍航运公司通过安全诚信公司年度签注,占全国总数的11.1%,充分显示了宁波籍船队的良好声誉及竞争力。 “未来,海事部门将在提高航运从业人员数字化意识、提升企业数字化收益、完善船籍港数字化监管等方面再下苦功,以数字化改革撬动船籍港管理领域改革,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的数字化改革成果,为宁波籍船舶‘金字招牌’保驾护航,为促进全航运要素的数字化航运生态圈建设筑基强本,为海上‘重要窗口’建设增光添色。”宁波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