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民政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28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慎终追远 清风徐来

一水一树寄哀思

丝带寄哀思

鄞州集体树葬安放仪式在同泰嘉陵举行

鲜花祭先人

骨灰撒海活动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甬珉宣 文/摄

    

    

    

    

    时间永恒,思念永恒。一年清明时,梨花风又起。

    关于清明节,古籍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大力推行殡葬改革,殡葬新风正轻抚四明大地。

    

    

    

    

    

    

    

    

    清明节前夕,鄞州区30个公益性生态墓园里,一排排松柏生机勃勃,隐匿着一个个平铺着的小型墓碑。“百年后,能以这样的方式远行,造福子孙后代,是件不错的事。”有意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市民陈先生说。

    “愿归自然谢人间,但求山水共做伴”,绝非“孤独的诗意”。

    2021年11月19日、20日,舟山莲花洋海域,哀乐低回、汽笛长鸣,40个装有逝者骨灰的可降解盒由家属缓缓沉入大海,花瓣一路簇拥相伴。这是宁波第16届集体海葬活动。

    用这一方式送别挚爱亲人,马先生和家人已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3月,第5届集体海葬活动中,他们送别了父亲。

    “父母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他们在一起了,从此相伴碧海蓝天。”马先生的父亲是慈溪人,母亲是上海人,“他们在上海相识相知,后来随厂迁至湖北,一待就是30多年,直到体制改革才回慈溪。他们豁达开朗,在上个世纪末,便决定身后将骨灰撒入大海。”马先生说,对父母的选择,他一点儿也不惊讶,以后这也是他与父母的团圆之路。

    拥抱大海,回归自然。海葬这一绿色环保的生态葬法,自2013年在宁波推行,至今已有450位逝者生前选择了这一浪漫庄严的回归方式。

    “我愿化作一棵树,一棵开花的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2018年,鄞州区被确定为全省9个树葬试点地区之一。从首届集体树葬至今,65名逝者安眠于桂花树下。

    “如今,全市均设有树葬点,宁波的树葬示范区在全省来说也是典范。”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宁波一直大力推进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近年来随着节地生态安葬的推广,绿色生态殡葬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仅2021年,我市选择节地葬、树葬、海葬、壁葬、花坛葬、骨灰堂存放等生态葬法的有27124人。截至目前,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70.25%,132个乡镇(街道)建有节地生态安葬点,生态安葬行政村覆盖率达85%,走在全省前列。

    就在去年,我市10处生态墓园列入首批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海曙区章水镇荷花山生态墓园、江北区黄夹岙生态墓区、镇海区大同公墓六墓区、北仑区万寿山公墓、鄞州区东吴镇天童生态墓园、鄞州区横溪镇骨灰存放处、奉化区河头公墓生态墓区、慈溪市周巷镇杭州湾安息堂、象山县鹤浦镇蟹厂公墓和象山县燕山陵园(安居阁)。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在越来越多选择生态节地者及其家属的心中,重要的是厚养,老人在世,尽己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健在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过世后,无须相互攀比、浪费铺张。外在形式虽简单,但只要内心葆有对生者的尊重、对逝者的怀念,就足够了。

    

    丧葬礼俗见文明

    

    

    “这几年移风易俗变化很大,现在各家丧葬事宜基本能按规定简办。”这是象山县西周镇清溪村红白理事会专管员朱桃红的最深切感受。

    翻开红白理事会工作手册,白事受理事项一目了然,在费用支出一栏,基本控制在一万元以内,甚至更少。朱桃红说,这与以前一家丧事开销少则两三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时针回拨到2016年,象山县启动婚丧礼俗整治行动。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象山治丧礼俗整治逐步从政府主导走向群众自律,从“关键少数”走向普通村民。

    目前,全县各村已统一丧事办理指导标准和要求;“文明丧葬约定”列入村规民约,有人“毁约”就会被“惩戒”,比如,不得参加村里各项评先树优活动,在规定年限内不能享受村里福利待遇。

    这样的“清风”,劲吹象山半岛。2019年,象山做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象山样本”,在完善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全市推广。

    我市大力倡导殡葬移风易俗,加大改革力度,加强依法管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坚持文化引领、示范引导、宣传教育、创新治理同向发力,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自列入省婚俗改革试点县(市、区),奉化区通力合作,大刀阔斧推进殡葬改革。区委、区文明委先后出台了婚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若干规定;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婚俗改革领导小组和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婚丧改革责任清单,建立了婚丧改革工作机制,明确规定、清晰责任。各镇(街道)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325个村社建立红白理事会,全区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

    奉化坚持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凡涉及必检查”。就在今年3月,区级层面由纪委监委、组织部、文明办、公安、民政、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联合监督检查组,进行监督检查。自此次殡葬改革以来,截至3月20日,各镇(街道)已对107户丧户进行出殡情况全程跟踪监管。

    要逝有所安,殡葬设施建设和殡葬公共服务必不可少。奉化区正抓紧制订区殡葬设施专项规划,区级墓地选址基本确定,殡葬一体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对于殡葬治丧新风,宁波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也感触颇深。1994年3月,市殡仪馆迁入北仑小港街道,原馆设施陈旧,经过改扩建后,建筑园林化设计,极大改善了市民治丧环境。“以前会有鞭炮、明火,还有吹吹打打。文明祭祀、绿色祭祀发起后,一开始阻力挺大,但现在环境好了,大家都自觉遵守。”市殡仪馆工作人员指着悼念厅里的绢花布置说,纸花圈改为绢花圈后,祭奠更加卫生环保。

    

    数字赋能暖人心

    

    

    今年清明节,我市实施现场祭扫按日分时段限量“实名预约”,覆盖全市215家较大型公墓。

    “预约顺利实施的背后,是大数据在赋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民政部门探索实施数字化改革,开发了“清明节预约祭扫”“网上免费祭祀”等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时掌握各区(县、市)清明节祭扫时段人员情况,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服务。

    随着数据赋能,逝者殡葬事项办理也更简便了。过去,丧属在伤心之余,还在为逝者繁琐的后事操心——殡葬事项涉及死亡证明、遗体火化、户口注销等方面,需要在卫健、公安、人社、殡仪馆等部门单位多次跑。通过殡葬事项网上智慧办理系统,宁波已实现“身后事最多跑一次”。

    随后,市民政局对“身后一件事”办理事项开展进一步的精细化梳理,建立规范化办理流程,协调公安、卫健等部门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上应用统一的电子死亡医学证明专用章;实现联办单据全电子化和联办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建立联办部门间全电子化数据互通以及提示机制,开通“浙里办”“浙江政务服务网”网上自助身后事联办申报和联办实时进度查询、打印、导引等功能。

    目前,宁海、象山、海曙、鄞州等地依托市“身后一件事2.0”系统,正谋划、推进数字墓园和骨灰跟踪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殡葬管理服务全闭环。

    气清景明,祭之以礼。睹物思人,抚今追昔,当相聚和别离的命题在清明开启,宁波各大墓园一如既往地倡导鲜花祭扫、书信追思,摒弃鞭炮轰鸣、纸钱飘飘,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为当下打造一片绿色清明的祭扫氛围。

    非常时期,非常清明。今年,我市民政部门和一些陵园开通了“云祭扫”平台,人们通过网络向每一个远行的生命庄重行礼。

    “‘同泰云纪念’平台里设有我父亲名字的纪念馆,可留言、可献花、可祈福。”章女士说,“当年父亲选择在他热爱的这方土地以树葬这样一种浪漫环保的方式长眠,如今,我们也以这样一种浪漫环保的方式纪念,应是一种最好的祭奠吧。”

    今年清明期间,海曙区文明办、海曙区民政局发起倡议:在“云”中想TA。3月20日,“天堂信箱”开启,全城征集寄往“天堂”的信。一时间,一封封饱含记忆和思念的信“投递”而来。

    “我想,如果在天有灵,他老人家一定能感应到。”写下读书时爷爷对自己的关爱往事,杨先生的笔端缀满深情,“感觉这样的倾诉,真挚,也很有意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