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发现微型小说内部的秘密》后记

    

    

    

    

    

    

    谢志强            

    

    2020年这一年,很特别。现实中,蜗居在家成了我的常态,出行必戴口罩。我想起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还想起博尔赫斯的迷宫。将近半年里,我待在家里,感觉新冠病毒是文学的隐喻。

    2020年这一年,很特别。我调整了自己生活和写作的状态,不知不觉,我写了四部书——《如何发现微型小说内部的秘密》《黑蝴蝶——故乡古人》(关于第一故乡余姚从元代到清代的系列人物的笔记小说)《大肚子沙丘》《阿凡提的奇妙生活》。后两部,写着写着,发现写成了儿童文学,那是我多年的心愿。它们又均是写第二故乡新疆的书,我永远跳不出故乡的“如来佛掌”。

    我还意识到,自己身兼两职,既是创作者,又是评论者。

    作家其实要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怎么看?怎么写?阅读与写作有着秘密的关联,怎么读,就怎么写。同一个文本,有的读者关注情节,有的读者在乎细节,有的读者琢磨人物,有的读者偏重故事。由此,读者的观念就有了差异,就不知不觉地体现在创作之中。我提出所谓微型小说内部的秘密,是想借此引起写作者重视微型小说本体性的问题。

    记得2019年12月初,我偶然起兴,选了2019年10月公布的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一部童书《遗失的灵魂》(其实是一篇微型小说),写了一篇评论,发给《小小说选刊》主编秦俑。他立刻回复,后刊登在选刊2020年第1期上,并由此达成了开设“时文欣赏”专栏的意向。该专栏设定点评对象为世界当代微型小说,模式为一期一篇评论加作品。我有个世界微型小说专柜,之前那些小说已精读过,还在目录、文本中做过标记和旁批。因此这活儿好干,一天一篇,一个月我就赶出了一年的专栏文章。我就像一台闲置的机器,加了油重新启动,欢快地运转。之后,《小小说月刊》的朱昱颖也约我开设类似的专栏“赏析论坛”。我还在《文学报》发表了关于汪曾祺、冯骥才微型小说的评论,均为笔记小说。这些构成了《如何发现微型小说内部的秘密》一书的内容。

    每一种文体,都有一个本体性的特征。微型小说究竟有什么特征?多年来,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我创作微型小说数十年,讲究可操作性。我写微型小说,是把它当小说来写,破除模式化。因为,微型小说首先是小说,然后才是微型小说,不能孤立而又封闭地对待它。读、写微型小说多年,我认为,除了篇幅不同,最大的区别(尤其是与长篇、中篇小说相比较)在于运用细节的独特方式。细节对微型小说而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发现,百分之八十的作家,偏重故事情节的构思,而仅在故事层面运作,往往造成故事像一个完整的“棺材”,里面却装着“死人”。人物被预设的情节所绑架,那是作者强加给人物的情节。微型小说的首要任务是“活”人,作家要给人物一定的自由,让人物做自己,就会生发出情节来。

    《如何发现微型小说内部的秘密》是我的第六部评论集。我将微型小说放在当代世界小说发展和当下网络时代背景中去观照,突出微型小说欣赏和创作需要把握的重要元素。我写评论和写小说,某种程度上有着一致性。我把微型小说的评论分为两类:一是论文式评论,即俯视性的评论,基本用某个理论流派,去套微型小说之“马”。套一匹马尚可,套一群马就牵强了,因为创作不是依照一种理论运作的。二是随笔式评论,即平视性的评论,不在乎套路,而是注重对具体作品带入式的评论,也就是具体作品具体分析。我偏爱第二种,这也算是我的评论观。总之,写评论要过细读文本这一关。写微型小说要“贴”,写小说评论也要“贴”,不能隔靴搔痒,要有发现独特性的眼光。

    2020年岁末的一个早晨,我在公交车站候车,一位老太太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也刚到车站。小女孩掏出口罩戴上,又提醒:奶奶,口罩。老太太出来时太匆忙,换了一件外套,没带口罩。小女孩埋怨奶奶的忘性。于是,奶奶按小女孩的指示,去离车站十几步远的商店买了口罩。三岁小孩,已懂世事,在她记忆的开端,口罩已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口罩已确立了她的某种生活方式,包括交流方式。那么长大后,口罩对她的人生会起什么作用?

    对微型小说来说,类似的细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年,很特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