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凌波不过横塘路

——读散文集《青玉案》琐记

    

    

    

    

    

    

    蔡体霓            

    

    看到《青玉案》的书名,就想起宋词来了。翻出贺铸写的这首词,首句为“凌波不过横塘路”。凌波,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意,横塘是地名,在苏州城外,贺铸晚年退居在那里。再看书的右上角印有四字:“原味姑苏”。顿觉妙趣无穷,阅读之乐亦在其中了。

    此书从沪上城隍庙里的书店购得。许久没去那里了,上了位于二楼的书店,窗外见豫园大假山。据文史记载,从前在山顶上可见黄浦江。旋即移目在书架前浏览,见《青玉案》,感有岁月留痕,收之。书中文章多为苏州本地人写苏州,亦可谓“老苏州”讲老苏州城里的市井生活,还有史地文化艺术种种。

    这些朴素的文字里,有一种温馨的气息让人动容。吴迈写的《水动风凉夏日长》,回忆儿时天真烂漫的日子,怀念故去的双亲。哪怕是一些夏令的饮品吃食,虽然再平常不过了,却让人觉得居家生活的安宁真是值得珍惜。她家门前那条短短的巷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荷花场”,附近有一处民居叫“双荷花池”,池塘边是明才子唐寅的故居。

    书中有荷花场的黑白照片,是一条静静的旧巷子。还有作者的母亲在缝纫机前做“生活”、父亲在看报的旧照,背景是木框子的窗户,平静而简单,却让作者有了无尽的追怀。一幅彩图是“荷花绿豆汤”,文字所述,皆有亲情。有一段道:“记得那些年的夏夜,全家人坐在小天井乘凉,天井的地面在太阳下山后打几桶井水浇过,已然阴凉。父亲搬出藤椅和骨牌凳,端出晚饭,母亲持一把不离手的大蒲扇,不时拍来拍去赶着蚊子。仰头能看见星空,虽然只有一方天井的夜色,依旧让我畅想着它无穷的浩渺……晚饭后,我等着即将登场的冰西瓜从水井里被捞上来。”这些远去了的日子,正如作者文末感喟,真想当一个童话里的女孩,擦亮手中唯一的火柴,幻想着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梦里重现。

    有一册儿童游戏的图文合集,为年近七旬的李涵所作,内中游戏,都是他小时候玩过的。王稼句为此写文《左图右史话童趣》赞之。其中提到很早以前苏州的一些玩具名称,觉得十分有味:跋弗倒、支硎跳虎、纸鸢、唱诺灯、棉花羊、竹蛙、火漆鱼、纸猫、纸鸡、纸鹅、泥兔、泥鹿、泥牛,在虎丘耍货市场上应该都有。又引出《洞桥倚绰录·工作》中的一段话:“虎丘耍货,虽俱为孩童玩物,然纸泥竹木治之皆成形质,盖手艺之巧,有迁地不能为良者。”这里的“跋弗倒”“支硎跳虎”“唱诺灯”等玩具,想来是很有趣的。

    有一文不满千字,彩图倒有好几幅,题为《百年古早海棠糕》,署名“苏园六记”,看来此为其中一记。说苏州北桥这家店的海棠糕遵循古早做法,即用老面发酵,并加入红糖丰富口感,面团遇热后会蓬松多孔而又湿润扎实,豆沙也是自己先蒸再熬的。彩图上有海棠花形的制糕模七片,还有摊主人夫妇温厚的模样,他们年过六旬,戴着绒线帽,如同相熟的街坊。

    老凡的那篇《梅雨时节说三虾》,细说了苏州人“食不厌精的习性”。此三虾,即虾子、虾仁、虾脑。将虾腹在箩壁上轻轻揉搓,取出虾子漂净;掐下虾头,挤出虾仁;去头壳,留下虾脑。烹煮过程则更加繁复,但他们就是肯下功夫。

    还有孙会芳写的《西横头夏天里的那杯茶》,谈到夏日里,吴江西横头那里的人都爱吃一碗清清爽爽的昂兰头茶。昂兰头,实是黄连头,不过,那“黄”,苏州人唤作“昂”,用苏州方言来说,蛮好听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