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3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古专家谈发掘施岙古稻田遗址感受

“这个重大发现让我们倍感自豪!”

    

    

    

    

    记 者 厉晓杭 黄银凤

    通讯员 何华军

    

    昨天上午,参加“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的20个入围项目,通过线上参会的形式,由各项目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向在北京会场现场的评审专家进行项目陈述。余姚市施岙古稻田遗址入选终评,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磊做了精彩陈述。这场“云考古”引来不少网友围观。

    “经过激烈角逐,从全国1700个项目中进入初评名单,并参与终评,我倍感振奋!”昨天,记者联系上正在杭州的王永磊时,他刚刚结束项目陈述,电话那头,他非常激动。这也是他参加考古项目负责人培训、获个人领队资格后,作为领队首次主持的项目。他表示:“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文化系列最完整、证据最充分的稻作农耕遗迹。这个重大发现让我们倍感自豪!”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由中国文物报社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主办,被誉为考古界的“奥斯卡”。此前,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发掘的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永磊也是井头山遗址考古团队成员之一。

    记者了解到,施岙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施岙自然村西侧的山谷,东南距田螺山遗址约400米,地表海拔约1.4米至4.2米。勘探发现,史前古稻田堆积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施岙与田螺山所在的小盆地中古稻田总面积近90万平方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

    “2020年12月底,我们开专家论证会,当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王永磊告诉记者,考古发现了具有明确叠压关系的三期大规模稻田,清晰展现出河姆渡文化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田块形态和稻田结构。

    发掘施岙古稻田遗址,当时考古团队面临较两个比较大的挑战:一是遗址性质的确定,二是摸清各时期古稻田的分布范围。

    “我们考古团队里有位植物考古学专家,是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郑云飞博士,从前期勘探到后期的考古发掘,一直由他来取样、分析和检测,为古稻田性质的确定发挥了很大作用。”考古项目成员、来自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的“80后”考古博士梅术文说,除了相关遗迹和遗物,古稻田堆积中还包含较多水稻小穗轴、颖壳、稻田伴生杂草等植物遗存,这些是郑云飞研究发现的。

    “古稻田分布面积很大,阡陌纵横中如何确定各时期古稻田的边界是考古发掘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三个时期古稻田地层之间夹有泥炭层或海相淤积层,通过检测,是分期断代、古稻田延续时间和废弃原因的关键证据。”梅术文告诉记者。

    经测定,河姆渡文化早期稻田层之上的泥炭层,绝对年代为公元前4500-4300年。良渚文化稻田层之上的泥炭层,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600-2300年。

    “从促进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的角度来说,稻作农业是最重要的支撑,对这一地区独特的观念意识形态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个层面上说,施岙古稻田遗址的考古发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梅术文说。

    据王永磊介绍,施岙古稻田考古,是由基本建设考古转为主动性考古的范例。工作过程中始终有科技考古工作者参与,采用了勘探、长探沟解剖与大面积揭露相结合的方式,对调查勘探和发掘同类遗址具有示范意义。施岙古稻田遗址发掘结束后,团队对发掘区进行了回填保护。因为施岙古稻田遗址的重大发现,2021年上半年,古稻田所在地被余姚市委市政府保护下来,计划建设遗址公园,目前正在规划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