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崔雷锋思念父亲崔真吾烈士。 |
 |
章水派出所民警为老战友徐永法烈士献上鲜花。 |
 |
少先队员向李敏烈士像敬献鲜花。(照片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
 |
韩立萍 制图 |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任宁 陈曦希 英烈者,国之干、族之魂。 对英雄烈士的纪念褒扬,从来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激昂的乐章。 又是一年清明时。祭英烈,怀先人。 在宁波,人们以云端寄哀思、代扫烈士墓、走访慰问烈属等形式,追思先烈,弘扬精神,让这份绵延不息的爱与牵挂,在时间的长河中永存。 缅 怀 拭碑、献花、鞠躬……一早,受家属委托,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祭扫烈士钟应璋,整个祭扫过程简约、庄重而又细致。 “因疫情阻隔,我们将烈属的牵挂与思念传达,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信任。”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清明前,陵园服务中心给能联系到的烈属一一去电,询问需求,并就清明祭扫预约、人数等事项诉说一二。目前,樟村烈士陵园已擦拭烈士墓碑并填补金箔727座,给烈属去电4000人次。 整治一次园区环境,向烈士敬献一枝鲜花,为烈士擦拭一次墓碑,组织一次代祭仪式,给烈属打一次暖心电话,拍摄一个祭扫短视频,由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发起的“六个一”活动正在全市展开。 3月24日,江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慈湖烈士陵园清扫整理园区环境,为“新”开园做准备。园区所在地慈城镇的部分老兵、烈属闻讯后,主动请缨,协助园区清扫,并报名担任革命烈士纪念馆义务讲解员。“我们的前辈、家人、战友在这里长眠,给他们清扫‘屋子’,我们过来搭把手、帮帮忙,义不容辞。”一位老兵说。 3月30日,几位老兵代表和党员代表来到奉化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战友们,我来看你们了。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你们的愿望都实现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动情地说。 在云端,“2022·奋进·清明祭英烈”平台,冯和兰、王孝和、沙文求等宁波籍烈士的照片一帧帧浮现,他们的音容笑貌近在眼前。市民网友“网上祭奠”,向烈士敬献鲜花,深深鞠躬,参与擦拭烈士纪念塔等仪式。 “向革命先烈致敬,我是退役军人王伟斌。”这些天,在“致敬·清明祭英烈”奉化网上祭祀平台,老兵和新兵们正参与云祭扫接力活动。“非常时期,非常清明。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老兵参与进来,牢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永葆初心使命。”作为本次活动发起人之一,奉化区“亮剑”志愿服务队队长、退役军人舒旺说。 缅怀是为了铭记,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网上“清明祭英烈”活动开展以来,宁波“云祭扫”人次已有30余万。 缅怀先烈,不忘烈属。清明前夕,宁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黄坛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走访慰问烈士俞光营家属,为烈属送上慰问金、慰问品,并详细了解烈属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持续做好烈属抚恤优待,及时解决烈属实际困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市2986家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对老兵、烈属展开点对点精准走访。 守 护 依山而建、面湖而立的慈溪革命烈士陵园,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柏之中。4年间,先后有9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慈溪籍烈士遗骸迁移至陵园内。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英烈‘归队’,统一管护,也是对英烈精神的一种守护和传承吧。”负责慈溪革命烈士陵园修缮、维护等工作的孙杭辉自4年前“接棒”,便带领着团队奔走在这条迎接英烈“回家”的路上。 每天上午7时多,在余姚市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园区,能看到一位默默扫地者的身影。他是被同事们亲切称为“张叔”的管理员张家康。 他用手中的扫把,仔细地把每一处清扫干净。“这样的扫把,一年我就得用坏七八十把。”张家康说,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园区占地5万多平方米,每天光扫地需要花上两个多小时。 张家康是单位里的“多面手”,用同事的话说:“保安、电工、修理工、绿化养护员、保洁员,他都干。”在张家康眼里,苦啊、累啊不算什么,让他欣慰的是,这些年,来纪念碑园区祭扫的市民越来越多。“忙是忙了,心里高兴呢,有这么多人惦念着烈士!”他说。 在革命老区、四明山腹地奉化区溪口镇壶潭村,有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党员、退休教师周洪富,退休后坚持为烈士墓地清扫杂物、揩擦供台26年,并自告奋勇担任村烈士陈列馆的讲解员。 在宁波的抗战史上,壶潭村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里诞生了宁波市第一个特区委、奉西交通联络站,是浙东地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有7位烈士长眠地下。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烈士的事迹,铭记他们付出的血泪,从20世纪60年代起,周洪富就开始搜集、整理该村当年的革命斗争史和村里烈士的故事,并前后三次修改,在老人看来,追寻和记录那段历史,是义不容辞的事。 七旬老人徐德成,是奉化海沿村卓兰芳烈士纪念馆的第三任守护人,“守护好兰芳烈士纪念馆,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和村民的职责所在”。 七十余载接力,长伴英烈忠魂。 卓兰芳故居在烈士纪念馆内。三间连在一起的平房,老旧的桌椅、衣柜、木床,透露着烈士的朴素和坚定。这些旧居旧物能保存完好,得益于第一任守护人李亦明。 李亦明是卓兰芳的内侄,新中国成立后,他住进卓兰芳故居,承担起守护故居的重担。这一守,就是50余年。2002年,卓兰芳故居改建成烈士纪念馆,他才卸下身上的责任。 2004年清明节,修葺一新的卓兰芳烈士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应村里邀请,全程参与烈士纪念馆筹建、征地、建设等工作的海沿村老支委、老党员李孝恺,成为第二任守护人。10多年间,他每天坚持在开馆前到岗,巡查整理一遍纪念馆;潜心搜寻资料,了解一件件旧物、一帧帧照片背后的故事,向参观者讲述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 2020年12月31日,87岁高龄的李孝恺站完守护烈士纪念馆的最后一班岗,将“接力棒”交到徐德成手中。“卓兰芳精神由先辈创造,没有任何理由也绝不能让这红色遗产流失。”徐德成说,“只要我还做得动,就会守在这里。” 传 承 “只要还有一刻的生命,也要献给祖国,用鲜血去换来和平,为后代造福。”这是1978年12月10日陆昌元烈士日记本上的入伍誓言。这位宁波籍烈士的生前心声,“刊载”在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开设的清明“信仰的力量”红色记忆专栏。 “他们的手书、他们的作品,太感人了,每读一遍,都是一次精神洗礼,也是对初心使命的叩问。”共产党员韩欣辰说。 宁海县大赖村96岁老党员尤洪章,70多年来一直默默守护一座无名烈士墓,烈士牺牲在1951年7月的一场战斗中,这场战斗,老人亲眼看见。 如今的墓碑区,满目流翠。他带领家人在这里祭扫,也当起义务讲解员,向来访者讲述解放军战士不屈不挠的战斗故事,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从悲壮牺牲的陈绍发烈士,到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父亲邵岳庆,到10岁出头就给革命同志送饭送信的妹妹邵锡燕,再到16岁参加革命的自己……90岁老人邵锡表一直坚持给年轻一代讲故事,不仅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激励。 在宁波这片革命热土、这座英雄城市,孩子们不仅听像尤洪章、邵锡表这样的老党员老革命讲过去的故事,也在用稚嫩的声音,将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为传承红色血脉,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和章水镇中心小学联手组建了“小红缨”红色宣讲团,已培养“小小宣讲员”20名,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为前来陵园的参观者讲解。目前,该宣讲团队已开展宣讲14场次,服务6.5万余人次。 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缅怀中唤醒记忆、在表达中传递真情。这个清明,“你记得我、我就活着”的主题投稿活动,吸引市民参与,笔墨述说,深情款款。 “我们想告诉他,永法,虽然离别多年,但你并未远去,你那‘关键时刻豁得出去’的精神,也从未因岁月而改变。”章水派出所民警对老战友徐永法烈士述说,大家都保持着像你一样工作冲在一线的初心,我们一定会对得起这身警服。 “去年我光荣地成为烈士陵园第一批小小讲解员,李敏烈士的英勇事迹深深感染了我,如今我将故事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听。这份荣耀,这份思念,一直在心里。”小小讲解员应偌菡说,真想赶快长大,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铭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路,照亮未来前行的道路。在烈士精神的激励下,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