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巨成委员代表致公党界别建议:

凝心聚力献良策 共谋发展谱新篇

——市政协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共收到市政协各界别、专委会、委员个人提交的大会发言材料44篇。12位委员在大会上作了发言,32份发言材料作书面交流。这些富有见地的意见建议,都是政协委员在深入调研、充分探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涉及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共同富裕等方方面面,凝聚着委员们心怀大局、情系百姓的履职热情和责任担当。本报摘要刊发12位委员的发言,以飨读者。

    

    

    加快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

    

    

    

    

    现象

    今年1月,宁波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在全市域、针对全要素开展综合整治的试点城市,赋予了我市在空间布局优化、要素指标流转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政策。但应认识到,这注定了是一项攻坚克难、创新求变的试点,亟须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快树立与综合整治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思维认知,构建领导领衔、上下贯通、部门深入参与的工作机制,创新政策叠加、探索推进路径,推动改革成果涌现。

    对策

    抓住试点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统筹,构建大统合的工作格局,包括树立统筹发展的新理念、建立统筹推进的新机制等;二是着力创新,通过打好政策创新的组合拳、探索管理创新的多路径等,打通改革推进的实施堵点;三是聚焦示范,不断丰富示范片区设置类型,总结示范片区整治经验,打造可推广的宁波样板。

    励娴委员代表体育界别建议:

    承“亚运阳光”激燃宁波主场梦

    现象

    冬奥会刚刚落幕,亚运之火即将点亮。万众瞩目的亚运会,将在“家门口”举办。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还是展示宁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风采的重要窗口,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重大机遇。

    对策

    承“亚运阳光”,激燃城市、谋福人民,首先要让“亚运阳光”照进千家万户,激燃百姓健身梦,让运动成为百姓的生活习惯。其次,让“亚运阳光”洒向实体经济,激燃产业强企梦。赛前系统梳理比赛用品、运动科技等产品需求目录,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宁波企业;赛后做好后亚运时期的产业提升,打造知名体育品牌、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等,面向世界推介宁波。第三,让“亚运阳光”融入城市血脉,激燃宁波主场梦。要通过亚运会的举办,把“勇立潮头、勇于超越、勇争一流、勇往直前”的精神特质引燃,并推进新一轮体育场地设施规划。

    方敏委员代表经济界别建议:

    跨境电商再出发 赋能外贸新发展

    现象

    对宁波而言,跨境电商不仅是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抓手,更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枢纽城市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宁波跨境电商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本土企业平台化发展不足、扶持监管政策有待优化、供应链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等。

    对策

    建议充分发挥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引培并举,壮大主体,包括加强头部企业招引力度,加大本土电商企业培育力度等。二是扶持创新,优化环境,不仅要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还要深化“智慧口岸”建设,加强数据信息共享。三是构建枢纽,强化支撑。既要加快物流枢纽通道建设,尽快补齐空港、班列等运力短板,也要强化专业人才服务支撑,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加快培养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张勤勇委员代表农工党界别建议:

    加快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现象

    近三年来,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调查显示,孩子出生后没人照料是年轻人不愿生育二胎的重要原因。加快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当前还存在以下短板:托育设施供给不足,托位存量缺口大,规划布局落实乏力;托育队伍建设不强,数量不足、素质相对不高;托育保障力度不够,政策体系尚需健全,行业发展亟待规范。

    对策

    普惠性托位供给要“多起来”。加快布局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加快推动“托幼一体化”,加快推进托育服务便利化,努力促进均衡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就近便利的托育服务。

    托育队伍建设要“强起来”。专业指导“沉下去”,在标准制定、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好专业支撑;人才培养“跟上来”,不断扩充专业队伍;规范管理“严起来”,构建职业晋升发展体系。

    服务保障要“跑起来”。统筹谋划“一盘棋”,政策供给“暖人心”,部门协同“全方位”,共同助推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刘增委员代表工商联界别建议:

    借“新国潮”焕发服装产业新生机

    现象

    近年来,由于产品雷同、营销同质化等问题,宁波服装纺织业领先地位正逐渐丧失,其发展面临着一些短板:一是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制造端强,设计和营销端弱;产业链相关企业分散、服务配套不完善。二是品牌创新活力不足。企业创新研发意识不够强,高端研发人才不够多,专业运营人才不够足。三是平台载体能级较低,宁波国际服装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日益式微。

    对策

    建议完善国潮产业新体系,具体包括加快培育时尚制造领军企业,推进服装产业大脑建设,推动轻纺城迭代升级等。同时,发展品牌创新新生态,建议出台促进产业振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建设专业人才蓄水池等。此外,构筑时尚消费新空间。如打造时尚特色小镇,策划“不落幕的服装节”,并用好各类新媒体搭建新青年群体共性链接,激发城市潮流活力,提升都市时尚气质。

    杨浩波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界别建议:

    让塘河文化留住“老底子”的乡愁和记忆

    现象

    “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塘河是宁波这座城市的生命线,串起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但对标杭州、广州等内河两岸治理样板城市,宁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文化挖掘不够系统,历史记忆零落;建设主题不够鲜明,独特乡愁难觅;融入城市不够充分,塘河风韵式微等。

    对策

    建议将塘河沿线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整合起来、展示出来,留住宁波“老底子”的乡愁和记忆。一方面可以全面挖掘和梳理宁波六条塘河优越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绘就塘河文化群星谱;另一方面建议打造特色浓郁精品线,通过运行策划,结合塘河三十六景,打造一批精品水上线路。

    同时,建议建成沿岸亲水网红地。持续推进“塘河水系”滨河绿带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体验馆、迷你博物馆、传统美食馆等,让塘河回归品质生活的中心舞台,成为宁波那一抹最美的色彩。

    吴生莲委员代表共青团、青联界别建议:

    增强城市“磁吸力” 加快聚集青年人才

    现象

    青年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所在、未来所系。但我市在集聚青年人才方面仍存在短板:一是文化元素不够多,缺乏“诗意杭州”“巴适成都”这样知名度高、辨识度强的城市标签。二是平台能级不够高,支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高能级平台相对有限。三是人才生态不够优,青年人才的生活、生育、子女就学等仍存在压力。

    对策

    擦亮青年友好城品牌,增强人文“磁吸力”。提炼更有青春活力、更具宁波特色的城市标签,加快打造一批青年人喜爱的城市地标、时尚商圈等,提升城市“好玩度”。

    打造创业创新载体,增强平台“磁吸力”。如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更多全域性的青年创新创业孵化空间,为来甬青年搭建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构建生态比较优势,增强环境“磁吸力”。包括适当拓展普惠性政策覆盖面,实施青年人才城市实习计划,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等。

    董国军委员代表民进界别建议:

    让宁波文化热起来

    现象

    文化是城市的根脉,更是源源不绝的力量之源。要让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为发展的硬核力量,就必须推动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看得见”“叫得响”“摸得着”。

    对策

    要让文化形象树起来,“看得见”。深挖“中国大运河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等特有元素,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重大文化设施群落,并进一步完善文创港、老外滩等“海丝”文化风情展示区。

    要把文化名片亮出来,“叫得响”。认真提炼“商帮”“运河”等经典的文化符号,切实擦亮“心学圣地”“浙东学派”等文化品牌。并充分挖掘港城文化的特质和神韵,着力塑造精彩纷呈的“城市表情”。

    要使文化消费热起来,“摸得着”。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供需对接机制,做足徐霞客宁海开游节、中国开渔节等文章,用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重大平台,并推动宁波元素融入“爆款”文艺作品。

    仲瑜委员代表民建界别建议:

    以最高能级为甬江科创区开篇布局

    现象

    作为宁波最高能级的创新策源平台,甬江科创区将成为支撑和保障宁波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但与战略目标相比,甬江科创区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如区域布局比较杂乱、涉及的各类主体多元、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等。

    对策

    谋划布局甬江科创区建设,建议首先要高起点精准规划。要更加聚焦三大科创高地的战略目标,更加凸显甬江科创区亲水的形态特色,更加注重创新策源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合。

    其次,要探索建立高效便捷的开发建设体制机制。建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决策的体制机制;注重充分发挥属地积极性,建立调动市和属地政府两方积极性的机制;成立一个各方出资、统一运营的大主体。

    第三,要建立强有力的要素和政策保障。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推进高效利用;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发挥资金政策的保障作用;配套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各界一同参与硬核科技的打造。

    白峰委员代表民盟界别建议:

    推动在甬高校学科优化发展

    现象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聚力科技创新大进步,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面对创新策源能力不强、人才支撑不够有力等短板,宁波仍有不少难题亟待破解,如学科建设硬核不足、学科布局结合不紧、学科成果转化不够等。

    对策

    聚焦智造创新,系统谋划布局。要优化布局,尤其是在甬高校服务智造创新相关学科的发展布局。要精选学科,打造与宁波智能制造相匹配的高校学科体系。

    聚焦产业所需,优化要素引导。要优化资金要素支撑学科建设,推动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创新创业水平等方面与制造业发展紧密契合。要通过人才政策引导学科建设,对重点学科引进发展亟须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给予重点支持。

    聚焦变革突破,推动创新发展。鼓励在甬高校积极采取“学科特区”方式,对制造业相关的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建设进行特区化管理,并积极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双聘制”试点。

    郑丹委员代表民革界别建议:

    打造“中国制造”领军企业

    现象

    目前,我市拥有1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4家市制造业“大优强”培育企业。在这批具备一定领军能力的生力军中,“大优强”培育企业是最接近“中国制造”领军企业门槛的优质选手。

    对策

    助推“大优强”培育企业向“中国制造”领军企业迈进,一要完善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包括完善联系服务机制、优先保障重点企业用地、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等,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实保障;二要鼓励企业创新,增强竞争优势。专注核心科技创新,帮助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布局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提升标准建设水平,提升企业国内国际话语权等;三要延展产业链条,释放集聚效能。打造头部企业,让优势资源成为助推其奔向领军企业的重要引擎。鼓励链式发展,通过策划重点项目、建立服务平台等举措补链、强链、延链。提升集群水平,实现“跑出一个,跟上一群”的良好效果。

    丛志强委员建议:

    让艺术振兴乡村成为宁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的重要路径

    现象

    我在很多地方做乡村设计的时候,发现乡村振兴的一些痛点:干部干、村民看,建好难维护、后效不持续,村集体增收束手无策等。

    近年来,我们特意选择起点低、较偏远、欠发达的村子开展实践,如宁海葛家村、鄞州城杨村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通过“村民帮村民”方式,将该模式推广到贵州。眼中有宝贝、手上有绝活、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共富,艺术振兴乡村,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新路径。

    对策

    艺术振兴乡村、促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扎实走好这条路子,首先希望党委政府能更加重视,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良性发展氛围。

    其次要着力培养本土优秀团队。将宁波高校、文艺团体、民间能人整合起来,同时建立系统培训机制,让更多的人从事艺术振兴乡村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注重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立体传播,吸引更多外部资源进村下乡,不断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大业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 董小芳 整理) 

    

    32份书面发言材料目录

    

    

    民革市委会:加大社区适老化改造力度 擦亮“甬有颐养”金名片

    民革市委会:大力整治土地污染 严防优质耕地隐性流失

    民革市委会:应高度关注宁波舟山港危化品集装箱快速增长问题

    民盟市委会:关于更好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建议

    民盟市委会: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养老社区建设的建议

    民盟市委会:关于进一步推动宁波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建议

    民建市委会:创优社会环境 引导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

    民建市委会:推动金融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

    民建市委会:关于推进我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进市委会:加快智慧水利建设,确保鄞西平原防灾减灾和西枢纽工程顺利实施

    民进市委会:关于加快我市现代化产业建设哺育新工科人才的建议

    农工党市委会:聚焦需求 精准服务 助推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农工党市委会:推动贸易端和产业端联动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农工党市委会:发挥港口硬核优势 打造国家大宗商品战略储运中转基地

    农工党市委会:关于加快建设生态海岸带的建议

    致公党市委会:关于抢占产业新赛道 大力推进智能驾驶发展的建议

    致公党市委会:关于推进宁波自贸片区与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高质量联动发展的建议

    九三学社市委会:关于完善DRGs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九三学社市委会: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的建议

    九三学社市委会:关于推进我市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

    无党派人士界别:双循环背景下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教育二组:注重优质均衡 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总工会界别: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建议

    妇联界别:传承好家风 构筑新风尚 为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贡献“家”力量

    文艺界别:推动“文艺两新”高质量发展 打造宁波文化新高地

    农业和农村界别:加快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带动农民群众共同富裕

    医卫界别:关于疫情常态化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议

    特邀三组界别:关于进一步优化港澳台侨人士来甬创业就业环境的建议

    项敏委员:优化“141”体系夯实基层基础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陈勇委员:优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智力扶持 推进我市制造业持续高效发展

    陈春明委员:继续深化商会改革 助力我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陈春明委员:建议宁波市打造“双碳”行动先行示范市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