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韩立萍 毛雪娇 文字:黄金 |
【上接第3版】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积极营造良好宽松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打造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提升创新主体能级。推动甬江实验室加快建设,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登峰”等计划,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以上。 加快集聚创新人才。推进顶尖人才集聚行动和甬江人才工程,新引育顶尖人才(项目)4个,新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100人。做实“宁波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新引进大学生20万人,引育高技能人才5万人。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5%。打造宁波科技大市场3.0版。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3万件,新增注册商标6万件。 (三)强化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建设先进智造高地 推动制造业提质攀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2%。实施工业投资“双百”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新增百亿以上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0家。 加快数字经济裂变壮大。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10个以上,建成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产业园。新建市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个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增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2家、总部企业100家。新增上市公司10家。加快发展科技研发等服务业,推动平台企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四)聚力重大改革攻坚,加快增创体制机制优势 全面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统筹开展农用地整治、工业用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监管体系。 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谋划打造空间大脑、强港大脑,实现省级重大应用全贯通。加快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扎实推进“扩中提低”改革。构建“全面覆盖+精准画像”群体结构数据库。促进灵活就业,健全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机制,争取个人所得税征收改革试点,完善困难群体帮扶机制。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争取国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8%以上。加快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乡村集成改革。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五)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加快畅通内外双向循环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实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开工建设梅山港口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金甬铁路、杭甬高速复线一期二期,推进甬金衢上高速、铁路梅山支线前期。海铁联运量突破140万标箱。推动高端港航服务业发展。 放大对外开放优势。强化“两区”联动,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中东欧商品进口额增长25%。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发展,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分别增长13%、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引进内资1800亿元以上。 提升区域合作能级。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沪甬合作。深入开展杭甬“双城记”八大专项行动。加强甬舟、甬绍、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提升新时代山海协作水平。 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420个、完成投资1640亿元以上。确保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和生态环保、城市更新、水利设施投资快于平均增速。提升发展夜间经济,发放消费券2亿元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8%。 (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彰显现代都市魅力 抓好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新区、高新区的硬核支撑能力,增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门户枢纽功能。优化提升“三江口”区域。继续推进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提质发展东钱湖区域。有序推进甬江科创区、姚江新城开发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开工宁波西枢纽、通苏嘉甬铁路、甬台温高速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甬舟铁路。启动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和市域铁路宁慈线,推进7号线、8号线一期和市域铁路宁象线。开工环城南路东延、世纪大道快速路(永乐路至沙河互通),建成西洪大桥、鄞州大道至福庆路一期。新开工综合管廊28.4公里、海绵城市28.5平方公里。建成葛岙水库。建设宁波超算中心,新建5G基站6000个。 整治提升城市面貌。深化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和体检试点,推进城中村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谋划实施精品线路40条、特色街区40个、亮点工程200个。启动省级未来社区项目49个。新增绿道140公里。 (七)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加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提升稳产保供能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70.2万亩、产量13.8亿斤以上。提高地产地销蔬菜产量和自给率,确保生猪生产能力149万头。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深化种业强市建设。打造“一心四区十带”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远洋渔业,进一步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整体提升乡村环境风貌、特色风貌和文明风貌。启动建设省级未来乡村25个,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1个。建设跨县域美丽乡村风景线4条。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质押贷款扩面。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交易体系,新增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行政村300个。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塑造全域美丽风貌 有序推进降碳节能。实施碳达峰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浙江LNG三期等项目,新建充电桩1300个。加大重点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力度,腾出用能空间20万吨标煤以上。 优化提升生态环境。着力抓好象山港、四明山区域保护利用。PM_2.5平均浓度保持每立方米24微克以下。推进江北再生水厂、新周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全域创建省级“无废城市”。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建星级绿色工厂500家。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改造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30座。力争全域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九)狠抓风险防范化解,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提升监测预警、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能力,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坚决管控住疫情输入传播风险。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升级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行为。预防化解企业股权质押等风险。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深化“遏重大”攻坚战,加强重点领域隐患整治,推进建筑工地标准化管理。抓好海塘安澜工程。提升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营造平安社会环境。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亚运会等重大会议活动的安保维稳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迭代升级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整体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确保高分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完善县乡村三级矛调体系。 (十)坚持民生幸福共享,加快打造更多真实可感的共富成果 促进高质量就业。实施“甬上乐业”2.0版,新增高质量就业社区(村)100个。打造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健全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困难群众财政资助参保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提高到1.4万元。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深化住房租赁试点和共有产权住房建设试点。 办好优质普惠教育。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优质示范高中定向分配比例达到60%。巩固“双减”成果。深化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加快甬江理工大学(暂名)建设。 建设高水平健康宁波。加快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投用市第一医院方桥院区、普济医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门诊设施。实施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新建一批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和村(社)运动场。 推进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高标准常态化创建文明城市。开展井头山遗址二期发掘保护。推进慈城、鄞江“千年古城”复兴计划。谋划打造翠屏山文旅融合区、东钱湖宋韵文化圈,加快建设雪窦山佛教名山、四明山唐诗之路和北纬30度最美海岸带。构建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扶持文艺新品优品精品。推进文化产业“新势力”成长计划。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们将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第一追求,始终心系群众安危冷暖,始终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有更多更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亚运会将于9月在浙江举办。我们将以主人翁姿态扛起承办责任,全力做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赛事活动组织、城市形象宣传等工作,充分展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魅力风采。 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提高政治能力,铸牢忠诚之魂。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把高站位与实干事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二)深化依法行政,厚植法治之基。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统计监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把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三)强化整体智治,激发变革之力。坚持整体政府理念,推进工作协同、流程优化、效能提升。推动政府工作人员能力变革,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科学精神。加强调查研究,重视智库建设,提高问题发现和闭环解决能力。 (四)锤炼工作作风,恪守为民之心。优化提升“三服务”。大兴真抓实干之风,事不避难、一抓到底。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一线减负松绑,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 (五)加强廉政建设,常修从政之德。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换来市场主体稳日子、人民群众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