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丰路三十五号,唤醒耳朵的记忆


知+创意宁波展厅还原当年厂址

生产的红波牌六晶体管三用机

吕国芳和纽曼刻纹机,她后任唱片厂副厂长(翻拍)

知+创意宁波展厅的展示墙

唱机唱片厂发的搪瓷杯

    

    

    

    

    

    

    宁波的音乐历史源远流长,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陶埙为证。近现代,宁波籍音乐名家辈出,据初步统计有50多位,如赵梅柏、周广仁、马友友、俞丽拿、周大风等,像蔓草一样向世界伸展他们的魅力。宁波还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许多个“第一”,如第一位在世界声乐大赛中获大奖的女高音歌唱家胡晓平,宁波还制造了中国第一架立式钢琴、三角钢琴。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宁波还曾生产过四速电唱机,又生产过唱片,是继上海、成都后,中国第三大唱片生产基地。这一段历史蕴含着“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又与宁波的音乐薪火一脉相承。

    

    圆珠笔厂的工人办起电唱机厂

    时光像一架老唱机,摇回到1966年8月的一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一大早已是酷暑难耐,张明华提着包兴冲冲地来到位于狮子街的宁波圆珠笔厂。35岁的张明华没想到,一脚踏进这个厂后,像胶水一样胶了21年,他的青春芳华都留在了这里。

    圆珠笔厂总共99个工人,效益一般,生产的圆珠笔芯写字会褪色,市里的各大银行都诟病笔的质量,销路一下就堵塞了。厂长张明华甫一上任,就遇到难题。他派人去上海丰华圆珠笔厂学习取经,更新设备。第二年,宁波圆珠笔厂在全国行业评比中获得第二名,业务越做越大。

    1968年,在市经委的安排下,圆珠笔厂搬到永丰路,一起搬迁来的还有丝袜厂。圆珠笔厂跑外勤的小伙子姓李,有一天他来到张明华的办公室,告诉他:“张厂长,我在上海住旅馆时,认识了几个朋友,他们说在漕河泾有一家民办企业专门生产电唱机,是一个不到50人的小厂,但生意很不错。我们也可以生产电唱机,这东西时新,男女老少都很喜欢。”

    张明华见过电唱机,经小伙子一说,大脑一转:生产电唱机可以赶上潮流,如果厂里业务上去了,就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张明华马上联系厂里五位业务骨干召开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表示大不了用圆珠笔厂的业务养活电唱机厂。张明华迅速向市里、省里汇报这件事,得到了批复。省工业厅孟书记表示,“这在浙江省还是首家,你们敢办,我们大力支持。”

    生产电唱机总共六七道工序,每道工序一个人,厂里派了七个人,由小李带队出发去上海取经。下午三点在宁波坐轮船,第二天早上六点到上海十六铺码头,再坐公交车到漕河泾。他们在旅馆住下,每日早出晚归,在漕河泾电唱机厂学习了一个月。

    学成归来后,他们买来部件,自己装配四速电唱机,又找宁波木器厂做唱机的外壳。第一台宁波牌C691四速电唱机生产成功了!它复刻了上海漕河泾唱机厂生产的C842四速电唱机。不久后,省里给他们配备了冲床,这冲床比屋子还大,马达、冲床,设备齐全了,圆珠笔厂的工人办起了电唱机厂,这也是当时浙江省内唯一的电唱机厂。

    1970年,电唱机厂的业务红红火火,和圆珠笔厂业务旗鼓相当,由原来的99位工人扩充到400人,电唱机厂成为香饽饽一样的国营企业,年生产电唱机8000台。

    说起当年这些事,张明华骄傲中带着谦敬,他说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低,所以只能苦干,始终和工人站在一起。他没有休息天,早上5点出门,晚上12点下班,家里的三个孩子几乎不认识他了。让张明华深感内疚的有两件事:他的爱人当时在宁波拖拉机厂工作,临产了,要到江东大河路上的医院。张明华一时赶不到,便托了拖拉机厂妻子的同事扶着她走了两个小时才到医院;女儿上课时发现黑板上的字看不清楚,原来是近视了,给张明华打来电话,说要一起去配眼镜。但张明华没时间啊,跟女儿说,让老师调座位吧。如今想起,仍有愧疚在心头。

    “工人们没日没夜地上班,我怎么可以不在厂里呢?”张明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待就是21年,后来因病才调离工作岗位。

    随着唱机业务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员的增多,厂里划分了装配车间、机修车间、工程车间、小五金车间等多个部门,还购置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包括1200吨大型冲床、线切割机床等。电唱机的金属、塑料等大部分部件是由厂里自行生产的,箱体委托宁波木箱厂、宁波烟箱厂等工厂生产。唱针最初是派人到上海漕河泾唱机厂加工的,后来宁波无线电七厂成立后,专门成立了一个车间做唱针。电唱机的说明书委托当时鄞州古林一家印刷厂印制。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实木箱体加工无法保证数量,中途又委托宁波烟箱厂生产塑料包皮的箱体,但不被市民所接受,只好另找了横街一家木器厂加工木壳。电唱机厂的订单来自全国各地,可见生产有多红火。

    1976年,宁波市轻工业局部分企业划转到新成立的市电子仪表工业局,宁波电唱机厂更名为宁波市无线电三厂。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人们多种用途的需求,厂里自行研发了宁波牌SC-1二用机和红波牌106-A、宁波牌SC2-2三用机等多款带收音、扩音、唱机功能的机器。

    张明华还记得,北方一位客户提出要装配一体机,这对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工厂去鄞县五乡喇叭厂定制了喇叭,又做了大箱子,上面放唱机,下面内置喇叭,外层用绸缎包起来,组合成一套简单的音响,受到人们的喜欢。那些使用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音响发烧友。20世纪80年代中期,工厂研发出立体声唱机,并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电子工业品展,深受好评。

    1975年前后,C691电唱机的市场售价为每台43.5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市民一个月的工资。

    建成全国第三家唱片生产厂

    

    

    有了电唱机,肯定得配唱片,于是电唱机厂的技术骨干把眼光投向了唱片市场。当时上海是中国唱片厂的总部,另有分厂成都。1978年后,唱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宁波作为时尚前沿,自然不甘落后,何况已经有了电唱机厂。张明华召开会议,商量电唱机厂的发展前景,他们决定以无线电三厂唱片科名义开始生产唱片,并设立了唱片发行站。

    万事开头难。工厂先是派人去上海唱片厂学习,对方觉得生产电唱机跟唱片不一样,担心他们没有经验,不敢大意,没有答应。但张明华他们一帮人认为,“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上海不行,我们去成都。”幸得一位在上海唱片厂工作的宁波籍工程师牵线,当时的厂办书记陈仪带着10名技术骨干千里迢迢地跑到成都,学习了一个月。

    制作唱片有刻纹、镀膜和压制三道重要工序。技术骨干学成归来后,又向上海唱片厂申请节目单,领到的第一张唱片的节目单是越剧《送凤冠》《五女拜寿》。因为厂里没有刻纹机,只能去成都刻纹,镀膜和压片则在宁波进行。唱片原料由杭州塑料厂供货,薄膜唱片有红色、蓝色、绿色、橙色等多种颜色。

    第一张唱片大获成功!之后考虑到唱片销量剧增,而每次去成都刻纹很麻烦,1979年末,工厂召开会议,商议决定自行刻纹唱片。先向局里汇报,再向市、省汇报,省里调查后认为唱片厂技术力量雄厚,有70名技术员,审核通过。经宁波市政府同意,投资17.4万美元,从美国购买了纽曼VMS—80型刻纹机。

    这些资金是怎么解决的?小部分来自圆珠笔厂和电唱机厂的利润,大部分来自贷款。1979年,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宁波唱片厂勇于先行,靠着领导们的远见,靠着工人们的智慧,建成了全国第三家唱片生产厂,这在宁波音乐史上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久,北京唱片厂也加入这个行列,于是有了生产唱片“四小龙”的说法。

    说到一个厂有70名技术员,不得不提到圆珠笔厂的“内存”,它实际上是一套班子四块牌子,也可以说是当时的特色吧。一套班子下设宁波圆珠笔厂、宁波无线电三厂(电唱机厂)、宁波唱片厂、宁波航海仪器三厂,技术力量正是来自宁波航海仪器三厂,能承接军用航海仪器加工业务,生产唱片自然不在话下了。

    刻纹机约1.6米高、70厘米宽,像一台立式的电冰箱。刻纹机对防震、防尘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唱片厂的工地上建造了专门的刻纹室,一般人不允许进入。刻纹机由吕国芳负责管理,她是南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分配到唱片厂工作。为了更好地管理刻纹机,厂里派她去成都学习刻纹技术。刻纹机配有专门的档案,每次刻了什么节目、刻了多少,都有记录,另派人管理。

    宁波唱片厂年生产唱片最多时超过百万张,当时的价格,7寸为0.30元一张,10寸为0.55元一张。全国各地五交化商店的采购员,可以说踏烂了宁波唱片厂的门槛。1980年9月23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宁波唱片厂召开唱片鉴定会议,鉴定宁波唱片厂生产的175毫米薄膜唱片质量合格,列入国家计划,正式投产单声道薄膜唱片。

    张明华回忆,当时由上级部门提供节目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母盘),年生产唱片20万张至100万张。一些越剧唱片如《碧玉簪》《盘妻》《玉堂春》等反复生产,还有恢复高考后的英语学习类唱片,多次追加订单。10年间,生产编号BM3000开头的7寸和DB3000开头的10寸的33转单声道薄膜唱片分别为189种和198种。其中歌曲300多首,曲艺30多首,音乐500多首。1983年起开始制作立体声唱片。

    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唱机厂、唱片厂,最终在时代的日新月异中繁华落尽。受到外来合资品牌以及磁带、录像带等新型娱乐方式的冲击,宁波电唱机厂、唱片厂的各类产品生产量逐渐萎缩,到1988年全线停产。

    永丰路35号,作为最后的厂址,像烙印一样留在许多宁波人的心里,更留在有情怀的音乐人心里,似乎那里始终是一个出发点。它定格在历史中,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一位普通工人的唱片情怀

    

    

    这位普通工人是我的父亲,今年90岁,可谓饱经风霜。当时家里并不富裕,还有三个小孩要抚养,但父亲对唱片情有独钟,不惜高价买来一台电唱机。

    这台电唱机原本属于父亲的朋友,务农为生的他,为了赶时髦特地从上海买来的。电唱机拿到家里后,被他的爱人一顿数落,“这东西能当饭吃吗?”“赶快去处理了,不处理当柴烧了。”朋友没办法,找父亲商量,希望找一个买家。父亲犹豫再三打算自己买下,跟母亲去商量。母亲是出了名的节俭,但她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听越剧。父亲说,有了电唱机,以后想听就听,学唱也容易了。母亲同意了。

    父亲买下电唱机后,自己动手做了一个落地柜,上面放收音机,下面放喇叭,外面用绸缎包裹起来。暗色的绸缎泛着细细的光,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把这个落地柜称为“落地音响”,电唱机放在另外的柜子上。声音开大一点,音响就发出震耳欲聋的乐声,前后排屋的邻居都能听到。父亲便得意洋洋,仿佛一天的辛劳都消失了。

    之后,一有机会到宁波出差,父亲便去买唱片,常常一买就是好几张。从家里收藏的唱片来看,各大唱片厂生产的唱片都有,最多的当然是宁波唱片厂生产的。为了安放这些唱片,父亲特意找木匠定制了一只能开门的小柜子,里面分五层,可以存放唱片。

    父亲说,BM表示直径175毫米(7寸)单声道薄膜唱片,DB表示直径250毫米(10寸)单声道大薄膜唱片。0系列代表(上海)中国唱片厂,1系列代表北京唱片厂,2系列代表成都唱片厂,3系列代表宁波唱片厂,4系列代表(南通)中华唱片厂。比如越剧《莫问奴归处》红色大薄膜唱片,标着DB-30144,可知这是一张由宁波唱片厂印制的唱片。

    我想,宁波人手上一定还有很多这样的薄膜唱片,也会有很多宁波生产的唱片在全国各地流转。宁波黑胶俱乐部的陈锋就向我展示了一张天后王菲的唱片——《山茶花·王菲独唱选》。这张唱片是他在广州淘街淘来的,标着宁波唱片厂DBL-Z0002,DBL表示塑料薄膜立体声密纹片。可见,王菲的唱片也曾经由宁波唱片厂生产。

    我不禁联想到,如果把宁波唱片厂生产的这些唱片搜集起来,创建一个博物馆,一定有助于宁波打造“音乐之城”吧。(感谢资深音乐人沈炜对此文的帮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