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仁 近来,一些地方新冠疫情呈现了多点散发、传播链拉长的态势,给防控工作带来不小压力。在这场与病毒拼速度、比耐力、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要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必须走好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法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动员群众,紧密团结群众,凝聚起强大的智慧和力量,筑起了防疫的“钢铁长城”。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斗中,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经受住了考验,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新的提升,百年大党焕发出新的生机。全球抗疫的“中国方案”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走好群众路线是其中最基本的一条。 走好疫情防控中的群众路线,说到底,是在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团结带领群众,为战胜疫情创造条件。这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应该说,在这场大考面前,绝大多数同志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交出了令人满意的高分答卷,获得了群众的肯定和赞誉。但也有因工作理念、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等,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不相适应,给疫情防控大局添了乱、带来不利影响的。 比如,前段时间媒体披露,某省会城市的两个部门,发动机关党员干部利用朋友圈等自媒体账号参与“晒晒我家蔬菜包”活动,本意是“展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现物资充足、百姓无忧的生活状况”,但事实上,“买菜难、买菜贵”已成当地的焦点热点问题。一边是老百姓买不到菜,一边是想尽办法的“花式”晒菜,结果可想而知。“晒菜”活动翻车背后,潜藏的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风。后来,两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受到了撤职和党内警告处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走好疫情防控中的群众路线,如何及时、有效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并作出积极回应,是一道必答题。为适应疫情防控需要,现在不少地方设立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特定范围内人员的流动受到了一定限制。有时,面对面沟通交流确实有些“不方便”,这是客观事实,但不能成为倾听群众意见的屏障。现代条件下,群众反映诉求、干部了解一线情况,渠道是多样化的,电话、网络、微信视频等都是有效平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以有更多的互动方式。只要有心、用心,多些细心、耐心,就一定能获取推动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就不会因为封控、管控而拉开与群众的距离。 走好疫情防控中的群众路线,关键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人民日报》最近有篇评论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对于长期居家隔离的市民生活,感同身受,细心叮嘱当地负责同志,“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关心民生方面,就要多些这样的感同身受。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面临的难题,不能主观臆断,不能想当然,更不能简单化、片面化。 疫情防控越是“吃劲”,政策的精准性越为重要。当下,从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角度来说,既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彻底排查感染源,彻底切断传播链。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避免机械地理解和执行防疫政策。比如,针对货车司机的疫情防控问题,我市不搞简单化、一刀切,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基层排摸相结合,精准落实相关防疫和健康管理措施,并出台关心关爱货车司机的服务举措,既维护了广大货车司机的权益,又保障了物流的畅通有序。让政策更精准、更接地气,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 走好疫情防控中的群众路线,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方针、制胜法宝。与群众在一起,和群众心连心,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共克时艰,我们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实现“两手抓,两战赢”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