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高校思政理论课“和合”育人新模式

    

    

    聂迎娉            

    

    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合”育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等要求的探索与实践,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以汇聚思政育人合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创新“全程思政课、全员思政师、全方位育人”的和合育人理念,构建“课堂融合、队伍聚合、资源整合”的和合育人体系,形成了思政课“一体两翼三协同”的和合育人机制,打造了思政课“和合”育人新模式。

    一、理念先行,确保思政课程育人全覆盖

    课程改革,理念先行。“和合”一词意指事物之间的冲突、融合以及融突过程中新事物的生成。和合育人既是一种课程观,又是一种育人观。它内在地蕴含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方法的内涵,直面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难题与矛盾,创新“全程思政课、全员思政师、全方位育人”的和合育人理念。

    “和合”理念聚焦思政课程的育人场域、队伍和内容三大问题。全程思政课着力破解育人场域受限于教室的难题。教室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物理空间和重要场所,但以知识传授和价值灌输为导向,局限于传统教室和固定上课时段的同质课堂,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要求,不利于思政课教育内容贴近专业学习与日常生活。全员思政师着力破解育人队伍局限于思政教师的困境。传统课程教学将教师局限于思政教师,教师的“单兵作战”和“限时供应”无法有效帮助学生面对随时发生的思想疑虑和价值困惑,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随时在场,从而减弱学生学习热情。全方位育人着力破解育人内容局限于教材文本的桎梏。思政课使用全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但是教材存在重政治性与学理性,少阐释现实的时效性和本土叙事的生动性问题,容易疏离学生个体成长的价值需求和情感共鸣,容易削弱学生学习兴趣。

    二、体系支撑,构建思政课程育人大格局

    课程育人,体系支撑。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和主渠道,应发挥课程载体在立德树人中的主阵地作用,构建思政课程育人大格局。和合育人理念指导下,思政课程在教学层面着力构建“课堂融合、队伍聚合、资源整合”的和合育人体系,活化课程教学形式,开展教学育人实践。

    “和合”育人体系构建了以“双课堂”为载体的课堂融合方案,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让课程教学走进学生理论社团、学生活动、学生项目和学生竞赛;促进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融合,架起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桥梁;促进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的融合,提升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同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还开辟了促进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双向流通的“旋转门”机制,一方面吸收符合条件的辅导员转任思政教师或担任课程助教,另一方面鼓励思政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队伍聚合激发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强化全员育人保障。最后,“和合”育人还注重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案例资源和云端资源的有效整合。目前学校已经建设了一批对接理论课堂的地方实践教学案例,积累了一批对接第一课堂的校园活动载体,创作并推广了衔接线下课堂的云端文化产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极大地夯实了课程育人的基础。

    三、机制保障,筑牢思政课程育人同心圆

    育人效果,体制保障。在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课程育人实效的探索中,学校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协同”的和合育人机制。“一体”指以思政理论课为主体,“两翼”指思政课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三协同”指初步形成思政课程与校园活动协同,思政教师与思政工作队伍协同,思政教学与思政工作协同机制。

    在和合育人机制护航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推动了一二课堂学分互认,对于思政理论课堂引领的第二课堂活动,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同时获得思政理论课实践学分和第二课堂学分,激活了学生的课程参与热情;构筑了沉浸式思政教学场域,按照“课程统筹,社群分众、引领分类”的逻辑,以学生理论社团、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等为载体指导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全程指导、学生自愿参与,通过师师协同、师生互动、生生交互实现学生成长,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要想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思政课程教学是主渠道。“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和合”育人模式探索实践,基本逻辑是以和合促育人,这是化解课程教学矛盾与冲突,汇聚育人合力的有益尝试。但课程育人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挖掘各教学要素的育人内涵,激发教学主体的育人潜能,汇聚一切合力,才能不断推动课程创新发展,真正把思政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别比较视域下‘课程思政’育人支持体系研究”(19YJC710053)课题成果】

    (作者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