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行走基层·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2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骡帮”走乡间


牵骡而行的骡客。(余建文 摄)

王彩芹用扫把帮骡子“按摩”。(余建文 摄)

    奉化溪口镇的跸驻与绍兴新昌接壤,九曲剡溪蜿蜒而过。在这片山乡,经常能看到农人牵着骡子悠悠地行走在乡道上,哒哒的骡蹄声由远及近。上跸驻村党支部书记宋小国告诉记者,跸驻是奉化“骡帮”的发源地,“浙江的骡子运输队,就是跸驻人拉起来的”。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卓建青 

    

    上周日,记者来到上跸驻村的龙坞自然村。村口高架桥下的一片空地上,村民竺小张和妻子王彩芹抱着几大捆刚割的青草,照料家里的三头骡子吃食。“骡子食量很大,一天喂两三顿,要吃掉100来公斤草料。光是割草就很累人了。”58岁的王彩芹说。

    竺小张夫妇就是跸驻人所称的骡客,有活干的时候,夫妇俩牵上骡子出门帮忙运输物料,闲下来时,就在家照顾骡子。今年62岁的竺小张说,他在当地算是第二代骡客,已经干了15年了,家里的骡子前后换了三批,最多时养过6头。“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很多工程停了,骡子也休息了几个月。家里没了收入,心焦啊,盼着早日出门去干活”。

    跸驻地处偏远,山林茂密,人均耕地少。为了谋生,村民各展其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地山上有炭场,个别村民就买来骡子,帮忙把烧好的炭运下山,就有了骡队的雏形。

    后来,奉化周边山区要架设供电设施、通信基站以及景区修建步道、亭台楼阁等,汽车上不去,需要用骡子来驮运各种物资,因此,跸驻一带的村民纷纷从外地买进骡子,组成了骡子运输队。宋小国说,到2006年前后,跸驻片最多时有骡子300来头,当骡客的村民有近百人,并把骡子运输业务扩大到浙江省内多个地区,奉化“骡帮”一时很有名气,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竺小张就是那时候加入“骡帮”大军的。骡客大多是夫妻档,一道出门干活,妻子还要照料家庭生活,有时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竺小张说,他们和其他骡客结伴出门,碰到大工程,要带10多头骡子,路途远的话,用汽车先把骡子装过去。10多年来,夫妇俩去过舟山、衢州、杭州等多地做工程,最远的到过安徽。

    “骡子力气大,一次能驮两三百公斤重物。我们一大早就出工,到傍晚才收工,一天要干10小时左右,非常辛苦。”王彩芹说,给骡子背多少物料,要看运输的路程远近以及路况难易程度,如果背得太重,会磨破骡子的背皮,加速其“折寿”。像前年,受台风影响,一处山道被洪水冲毁,工程队打算用骡子运输材料开展修复工作。“我们去现场看了,发现山道太陡,而且台阶多,不适合骡子行走,搞不好的话会摔断腿,就拒绝了。”王彩芹说。

    当骡客,可以说是最辛苦的行当了。在人迹罕至的大山里,骡客牵着骡子小心翼翼运输物料,很多时候行走在悬崖边上,必须时刻警惕;晚上,在工地搭帐篷过夜,就地埋锅做饭,还要给骡子加料喂食,骡子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竺小张说,他们在衢州一个矿区帮助运矿石,装石、卸石都是夫妻俩干,再牵着骡子背料,一天一头骡子要运输10余吨矿石,只得600元工钱,“骡子干活时,一天要吃四顿,光料钱就要七八十元,再加上汽车运输、人工开支等,最后挣不了几个钱”。

    骡子是马和驴交配生下的后代,一般寿命在20年左右。但“骡帮”的骡子,因为劳动强度大,寿命会短不少,而真正能用来干活挣钱的,也就五六年时间。竺小张说,驮货的骡子多是壮年,他最初买来时是五六千元一头,这些年,骡子身价猛涨,要两万余元一头了。“早些年,当骡客还能挣点钱,但现在成本与日俱增,活却越来越少,平均一年只干三四个月,这行当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据村干部介绍,这些年,随着道路交通改善以及吊机等大量应用,需要用到骡子运输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少,奉化“骡帮”的规模也在快速萎缩。目前上跸驻村仅剩下二三十头骡子,当骡客的农户也不到10户,且以外地人居多。竺小张说,他已年过花甲,干不动了,可能是最后一批奉化“骡帮”了,等家里的这几头骡子完成使命,他的骡客生涯也要落幕。若干年后,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是“骡帮”渐渐走远的身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