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一琼 所谓未来社区,是指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基本功能单元。宁波推进未来社区建设,须着力把握以下内涵特征: 内涵特征一:智慧 宁波未来社区是智慧互联的“数字有机体”。强调智慧互联,突出智慧技术、智慧场景、整体智治,既要有“技术+场景”个体功能,又要有整体智治统筹布局,注重未来化、多元化、智能性,营造集约智能、万物互联、共享便利的“数字有机体”。 更加注重智慧技术。宁波未来社区强调数字技术赋能,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社区服务。注重社区智能基础设施,推进高清监控、生物识别、智能配送、智能充电桩、智能门禁、智慧停车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社区生活智能应用,依托社区智慧服务平台,统筹推进智慧家居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家居与未来社区的数据联通和智能控制。 更加注重智慧场景。宁波未来社区强调多元场景联合,为社区居民提供满足社区人群生活需求的多元应用场景。聚焦群众高频需求及时解决,根据少年儿童、上班族、退休老人等不同群体全时段生活需求偏好、活动轨迹特征,在保护居民隐私的前提下,形成社区人群生活需求图谱,实现社会公共事业精准服务。聚焦多元主题社区创新建设,因地制宜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科学家社区、青年创客社区等多元主题未来社区创建。 更加注重整体智治。宁波未来社区强调高效协同治理,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管理和集成式服务。关注治理结构转变,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引导社区管理主体合一,理顺社区管理关系和流程机制,充实社区专业化管理队伍,发挥好网格员作用。关注治理渠道畅通,完善居民说事等居民参与和决策机制,推动实现志愿参与、互助共享的多元共治格局。关注治理手段融合,迭代升级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 内涵特征二:健康 宁波未来社区是健康友好的“家园共同体”。强调健康友好,突出规划建设、资源循环、生活方式,既要有宜居韧性规划建设,又要有低碳能源资源循环,还要有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注重宜居性、生态性、绿色化,营造健康友好、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家园共同体”。 更加注重宜居韧性的规划建设。宁波未来社区强调科学规划引领,为社区居民提供空间高效集约、环境绿色舒适、功能弹性适应的美好家园。注重空间高效集约,彰显与自然环境共生的风貌特色,实施地上地下空间疏密有致的混合开发模式。注重功能弹性适应,打造韧性社区,健全社区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构建家庭急救站网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更加注重低碳环保的资源循环。宁波未来社区强调能源资源低碳利用,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用能协同化、资源流动循环化、能源资源管理智慧化的生活环境。推动综合用能协同化,创新“一体化全方位节能设计”理念,探索应用超低能耗建筑等新技术。注重资源流动循环化,促进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打造海绵社区和花园式“无废”社区。 更加注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宁波未来社区强调生活风尚绿色健康,为社区居民提供自然、环保、便利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倡导自然健康生活,构建步行优先的慢行系统,形成绿色出行、自然环保、厉行节约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环保行动,制定邻里公约,引入邻里贡献积分机制,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倡导健康便利服务,探索无人配送、智慧能源检测、可穿戴互动设备等服务在未来社区推广示范。 内涵特征三:温馨 宁波未来社区是以人为本的“生活综合体”。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共商、共创、共享三大属性,既要顶层设计,又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注重包容性、公平性、参与性,营造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宜居宜业的“生活综合体”。 更加注重问需于民。宁波未来社区坚持居民真实需求,为社区居民营造适应全生命周期、引领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富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社区生活氛围。注重系统优化,按照不同人群全生活链需求配置社区服务设施,例如,邻里中心、托幼养老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推动九大场景集成式、协同式落地。 更加注重问计于民。宁波未来社区坚持居民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治理动力。注重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模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共同体,创新“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机制和运营模式,建立社区基金会、志愿者协会、时间银行等公益服务组织,营造交往交融交心的自治氛围。注重开放创新迭代方式,提供群策群力渠道,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把社会期盼和群众智慧吸收到社区建设运营中。 更加注重问效于民。宁波未来社区坚持居民满意度评价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服务、更高效能治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社群包容,充分考虑原居民、新居民等不同人群的交往交流,不同年龄群体的跨代际融合互动,形成包容和谐的社群文化。倡导创业创新,把未来社区作为创业平台、创新生态来打造,激发创新动力、就业活力。 (作者单位: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