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2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精准防控疫情”的一种表现

    

    

    易其洋

    

    4月8日上午,广州出现新冠疫情确诊病例,短短几日病例数快速增加。4月10日下午,广州全面摸查封控区、管控区域内透析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慢性病人等特殊群体的就诊用药、生活等基本需求。很快查明,封控区、管控区内有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889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74人、严重基础疾病者234人(含血液透析患者)、孕产妇1584人、残疾人1692人。

    4月20日,杭州拱墅区半山街道全区划入“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管理,并全区赋黄码。浙江省肿瘤医院是浙江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就位于半山街道。许多复诊、放化疗的患者,一时慌乱起来。医院迅速对患者信息作了梳理:有多少患者正在接受放疗、放疗周期的进度;患者目前是住院还是门诊放疗;门诊放疗的话,住在哪里等。并据此作出决定:已经到医院的患者,保证治疗进程;还没有来的,轻症的暂缓来医院,情况严重的帮忙协调各地医院配合解决……

    按照“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一个地方一旦发现确诊病例,就得划出“三区”,实行“静态管理”。也就是说,“三区”里的居民,出行会受到禁止或严格限制。这必然带来两个现实问题,一是这些被“管起来”的人,米、油、菜吃光了,怎么办;二是一些有病、发病的人,怎么买药、就诊。

    比较而言,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为紧迫和棘手。人不吃饭,忍饥挨饿也能扛一阵。况且,两年多下来,统一配送米肉菜油,政府部门已有经验。但有些家庭情况特殊,需求大不一样;各人病症不同,用药、就诊一刻也耽误不得。如果有人急需救助,却一时不知道找谁,或迟迟没人上门;药吃光了却买不到,想上医院却下不了楼、出不了小区,或是被医院挡在门外,那是要出人命的。

    上海这波疫情期间,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拙朴投资创始合伙人邵楠,注册成为某平台的众包骑手,只接药品单,见缝插针地为被“管起来”的病人送药。因为他想到“药品是急用的刚需”,而买药的很多是有基础病的老人或弱势群体,他们的药品订单一般很少加价,愿意送的骑手不多。

    我们讲“科学精准防控疫情”,不仅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发现病人和转运收治要科学精准,更指保障老百姓正常生活和求医问药也要科学精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控疫情好比一场大战,心里有底数,手头有准备,才可能不打乱仗。这在技术上,应该不难做到。这些年,数字化改革突飞猛进,“大数据”定位快速精准,要给一个小区的居民、一家医院的病人“画像”,是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

    像广州那样,很快摸查清楚“三区”里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统筹安排给予解决,像浙江省肿瘤医院那样,不是关门了之,而是确保病人有序就诊,体现的正是“科学精准”。

    像某区域突然通知全域居民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点一时间人山人海,间隔“一米线”成了空谈不说,许多人排队一个多小时却被告知“结束了”。这种随意,就谈不上“科学精准”,还可能引发和加重负面情绪。

    进一步讲,如果疫情涉及范围过广,持续时间过长,医用药、食品等物资的配送,就会成为大问题。毕竟,病毒也会攻击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也是血肉之躯,即使“连轴转”也有限度。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能马上把涉及多少人,老人、小孩、孕产妇有多少,有病的、残障者有多少等情况,搞得一清二楚,多部门沟通好、协调好、准备好,那么,哪家人一旦有情况,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应对起来,就不至于手忙脚乱、疲惫不堪,甚至乱作一团,惹得怨声一片。

    在应对这波疫情时,鄞州区升级了“基层一表通”数字化防疫平台,开发了手机端操作页面,打通数据信息,预先测算“三区”人员底数,不仅使疫情防控人员“扫楼时间”从人均5分钟缩短至1分钟,涉疫人员转运时间从4.96小时/人缩短至3.38小时/人;还排查了“三区”内的透析患者、肿瘤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为特殊需求群体对接定点医院。这样的“科学精准”,是防疫所需、民众所盼,不仅多多益善,更需总结提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