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宁波”向我们走来。 |
|
▲宁波加快氢能汽车推广使用。 |
|
▼宁波加大再生水利用,缓解缺水之困。 |
|
▼宁波美丽乡村建设呈现燎原之势。 |
|
▶宁波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迎来黄金时代。(王幕宾 冯瑄 摄) |
记者 冯瑄 通讯员 陈晓众 “富春山居图”有多美,未来宁波就有多美。 昨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时代美丽宁波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未来13年里,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将聚力空间、经济、环境、港城、城乡、人文和制度“七美”融合,打造制造业发达绿色可持续样板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标杆城市、生态文明素养典范城市、“三生融合”“三宜协同”先行市。 美美与共,全域美丽。这是未来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目标。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天朗气清、水波潋滟、田土葱郁、海美滩净、三生三宜、智慧现代”将成为未来大美宁波的“多样标签”。 如何打好“美美与共”这张牌?发布会上,来自经信、自然资源、交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发言人进行了解惑释疑。 向黑色GDP说不 绿色制造再升级 “‘十三五’以来,全市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42家,先后4次被评为全省‘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进市。”市经信局副局长张水清说,接下来我市将开展制造业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攻坚行动。 具体来说,开展工业企业大排查,建立“高耗低效”“散乱弱”等落后产能企业整治清单,实行闭环管理。对清单企业开展专项或联合合规检查,依法依规实施分类整治,对标提升,达标销号。对违法违规且整改未达标或逾期未整改的企业,坚决依法处置;对其他企业,以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改造提升等方式进行综合整治。力争每年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000家、“散乱弱”企业1500家,盘活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 “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也势在必行。”张水清介绍,近年来,我市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绿色示范创建。截至去年底,累计建设星级绿色工厂403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51家,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6条,绿色设计产品113个,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下一步,我市将提高绿色示范创建标准,实行绿色工厂分层分级制度,按照五星、四星和三星三个层次推进绿色工厂星级化创建。扩大绿色工厂覆盖率,重点围绕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等行业,有序启动绿色化诊断。全面推动绿色工厂创建。力争到2025年新创建星级绿色工厂1200家、市级及以上绿色园区20个。 守绿护绿 “碳库”家底再扩容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宁波以滨海湿地为主的湿地类型多样,湿地面积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0.87%,居全省第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汪乐军说。 围绕《纲要》和湿地保护修复,宁波将严格湿地用途管制,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理,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完善湿地管理名录,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省级重要湿地申报国家级重要湿地。 记者了解到,相关规划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地建设、库塘湿地、滨海湿地、河流湿地等6项湿地修复重点任务,滨海湿地、库塘湿地和河流湿地总修复面积达2496.6公顷。 除了湿地,森林是目前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之一。汪乐军这样描绘宁波森林“碳库”的家底:“2021年全市有森林面积666万亩,森林覆盖率48.08%。” 接下来,宁波将继续稳定森林面积,夯实全市森林“碳库”基本盘。实施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高单位面积森林“碳库”价值。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碳库”损失。推进固碳增汇试点,积极推进宁波市林场和宁海茶山林场省级林业碳汇先行基地试点建设,探索森林“碳库”价值转换路径。 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2700万立方米;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3500万立方米。 以美为媒 硬核港城再发力 近些年,我市在推动宁波舟山港“硬核”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绿色港口建设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全国首创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万吨;国内首艘‘双燃料’动力拖轮交付使用;全国港区首个智能换电站建成投用……”市交通局总工程师余劲表示,对于未来我市绿色港口建设,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发力建设美丽硬核港城。 建设绿色港口基础设施,以“绿色港口”为引领,优化宁波舟山港及配套设施规划布局,推进码头资源有序整合,以数字化推进港外堆场、停车场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建设低碳港区,以梅山港区为试点,构建以风电、光电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实施船舶靠港常态化使用岸电,到2025年,岸电使用量较2019年翻两番;打造智能化码头,推进桥吊和龙门吊远控、无人集卡规模化使用。形成低碳港区建设“梅山方案”,并逐步推广至全港域。 建设优质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持续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重点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和海河联运。依托“四港”联动智慧物流平台,推广公路甩挂运输、双重运输。到2025年,江海河货物联运量达到8000万吨,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超过170万标箱。 留住乡愁 美丽乡村再“燎原” 自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千万工程”以来,我市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四明大地已经展现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动人画卷。 对此,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卞银江表示,宁波美丽乡村“底色”渐厚,美丽乡村覆盖率在80%以上;“特色”渐明,79个艺术振兴村、128个片区组团已成燎原之势;“绿色”渐满,农村“三大革命”基本覆盖,乡村成为市民好去处;“成色”渐足,贯穿全域的54条风景线成为农民致富线。 接下来,我市将聚焦大美宁波总蓝图,继续用心、用情、用力描绘好美丽乡村新画卷。 打造整体美,启动建设“一环十线”风景线,推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提升,今年重点打造41个示范县(镇、村)、4条风景线。彰显未来美,重点打造产业、风貌、文化等九大场景,数字赋能,推动乡村系统重塑,今年重点培育海头村、永旺村等30个未来乡村。 突出风貌美也至关重要。引导村民开展庭院、围墙等村庄公共空间“微改造”,推进小集镇式中心村、梳理式改造村、艺术赋能村创建,留住乡愁乡韵,今年重点打造周夹村、袁马村等10个艺术微改造村。守住生态美,让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农民更加富裕富足、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环境提质 天蓝水净再出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推动新时代美丽宁波建设工作的题中之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翁劲草表示,将全力锚定《纲要》明确的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到2035年在制造业发达城市中生态环境质量达到领先水平的总目标,持续擦亮美丽宁波建设的生态环境底色。 接下来,宁波将实施“清新空气示范区”提质工程,到2035年细微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2微克以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95%以上。实施“甬有碧水”水质提优工程,到2035年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等级,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持续提升。实施“无废城市”建设示范引领工程,确保所有区(县、市)建成省级及以上“无废城市”,全市建成国家“无废城市”。加强全市28个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监管,为美丽宁波建设夯实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纲要》提出打造“生态文明素养典范城市”。对此,翁劲草介绍,针对这一目标定位,宁波将持续培育特色丰富、美丽和谐的生态文化素养工程,着重完善公众生态文明参与体系以及以生物多样性示范(体验)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体验体系建设;持续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治理制度体系,提升美丽宁波建设的内生动力。 在政府推进层面,我市将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有机结合,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渠道,实施“两山银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市场促进层面,进一步完善“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受惠”的多元化、市场化补偿机制。在社会公众参与层面,持续深化“生态环境议事厅”等公众共商环保议事机制,有效形成政府有为、企业有责、市场有效、社会有序的生态文明体制。 除署名外,其余照片均为冯瑄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