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董明颖正在制作秤杆刻度。(孙 肖 许天长 摄) |
记 者 孙 肖 许天长 通讯员 叶晶晶 “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5月5日立夏,立夏“称人”也是江南特有的民间习俗,而这里主要用传统的杆秤操作。如今,具有千年历史的木杆秤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昨日,记者走进北仑柴桥街道薪桥南路的“复兴秤店”,感受传统木杆秤的独有的魅力。 街市里这家古朴的秤店并不起眼,大门两边,挂有一副木刻对联,“度之量衡源于正道,秤之精准源于人心”,这是制作木杆秤的标准,也是做人的准则。“一杆称重150公斤的木杆秤,我一天就能做好。但现在很少有人定称人的大秤了,大多是定制婚嫁用的小秤。”店主董明颖边比划边说,“做一杆秤,最难的要数计算,比如称重150公斤的大秤,杆长要155厘米,秤首、秤尾的直径都要经过精心的计算。” 十几平方米的店铺里,挂满了各种规格的木杆秤,头尾均用铜片包裹,仔细查看其中一些年代久远的老木杆秤,可以发现上面的秤花异常精致,刻有吉祥寓意的花鸟图案。靠窗处摆放着一张陈旧的桌子,木钻、锯条、刨子、铁锤等工具应有尽有。 “制作木杆秤不仅需要力气,还要有一颗严谨细致的心,要沉得下心慢慢做。制作木杆秤工序繁杂,要用到几十种工具。”董明颖一边制作一边介绍,制作木杆秤有刨杆、校秤、钻孔、钉秤花等十几个步骤。 首先是选材,杆秤木料的选材十分讲究,一般选用纹路细腻且木质坚硬的木材,例如红木、紫檀木等,然后要把木条刨圆,刨杆要平、要直,称的时候才能准确。其次是钻孔和钉秤花,这也是做秤最重要的步骤,先在秤杆上从前端到末端划一条直线,然后按计量部门规定标准,用双脚规做上记号,然后开始钻小孔,插入细软铅丝,用钉秤花特用的刀快速割断铅丝,轻轻一敲,便会在秤杆上留下了白色秤花。“钻孔要直,这样钉出的秤花才会直,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会影响到杆秤的准确度,秤要是不准,做买卖不就有一方要吃亏了。”董明颖说。 董明颖今年53岁,柴桥人,祖上三代都是做秤的,他告诉记者,他的手艺都是从爷爷和妈妈身上学来的,而他的母亲就是木杆秤非遗传承人郑银娥。“母亲今年已经70多了,所以现在店内的订单都是我在做。”董明颖说。 “复兴秤店”寓意能把木杆秤这项技艺传承和复兴,秤店三代传承,秤杆木质好不变形,秤纽、秤钩灵活准确。“只要有一单生意,我就会继续把木杆秤的生意经营下去。”董明颖笑着告诉记者,现在还有不少老人特意寻到店里来做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