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治乡村建设

如何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

制图 韩立萍

▲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村民到“法治诊所”咨询法律问题。

▲象山“警民说事室”为百姓“说理了事”。

▼余姚“明伟老娘舅”让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

本版照片由市司法局提供

▼宁海县下畈村小微权力36条发源地标志。

    

    

    

    

    

    

    记者 何峰 通讯员 吕汉杰

    

    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农村是难点,也是关键。

    近些年,我市着力践行“法助共富 法护平安”,由点到线到面推进智慧、高效、民主、和谐的法治乡村建设。尤其是去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作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促进性立法,对乡镇法治政府建设、乡村自治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服务与保障等方面作了规定,使得农村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基层组织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和谐。

    

    规范小微权力

    奠定村庄发展法治基础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基础。依法治理,是村庄治理的基石,也是农村发展的前提。

    余姚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起源地之一。试点开始时,梨洲街道明伟村依靠党建引领,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法治化,使明伟村从一个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困窘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从班子软弱涣散的“破大船”变成了攻坚克难的“尖刀班”,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60多项荣誉称号。

    村庄能不能健康发展,首先要看能不能规范权力运行。为更好地规范小微权力,明伟村印制了《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操作手册》,并发放给每一位村民;村监会成员列席周一例会,负责监督村干部的各项工作、审核村内各项工程、审议村集体经济的各项支出。“即便是一包茶叶、一笔工钱、一个杯子,都要上报且经村监会审议。”明伟村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村的收支被严格限定在制度的框架下。

    随着村民选举权、管理权、决策权得以保障,明伟村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热情高涨,干群联系更加密切,形成干群互动的良性循环,为村庄发展营造了健康的社会环境,助力农村新发展。

    明伟村的做法,是余姚推行阳光村务的生动写照。余姚制定“全面清权”清单,对照村级班子成员职责,对党务、村务、“三资”、公共服务、人事用工等五大类32项农村基层权力事项,逐项设置运行流程、绘制流程图、列出廉政风险点,并按民主决策程序,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汇编成册、付诸实施。

    事实上,对于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我市一直领跑全国。宁海县于2014年开始探索《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三十六条》,给村级小微权力套上“紧箍”。该清单涵盖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等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以及村民宅基地审批等17项便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小微权力内容的全覆盖。2018年,“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18年,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宁海县修改完善28项流程,归并、取消11项权力事项,新增《宁海县财政主要惠农政策清单15条》以及村务监督履职规范等监督事项。2020年,因机构改革、政策调整等造成的变化,修改主要流程及要求18处,重新编制《惠农补助清单17条》。去年,借助数字化改革的“东风”,迭代升级形成浙江省基层公权力全程在线审批应用(宁海县村级小微权力36条多跨场景应用),实现多端协同、场景多样的数字政务新模式。自该应用上线以来,各功能模块共产生数据58991条,其中村级工程项目2822条、资产资源5504条、村级采购8077条、劳务用工16011条、用章管理1760条,触发红色预警243次。

    “只有实现法治,才能逐步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更有活力,乡村社会治理更趋和谐,基层民主权利更有保障,基层政治生态更为清廉’的良好乡村治理格局,进一步充实社会治理的法律与道德底蕴。”市普法办负责人说。

    

    公共法律服务

    有力保障农村共同富裕

    

    

    

    

    眼下,正是蛏子丰收的季节,如何防范线上销售的法律风险?让宁海长街一些蛏子养殖户发愁。看着一张张订单,养殖户们在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发起了咨询。

    “注意保存线上销售合同,同时也可以借助第三方交易平台缔结合同,以证明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遇到问题主动与客户联系协商,以免遭到投诉。”听着农村法律顾问的解答,长街镇九江村村民老陈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对公共法律视频服务赞不绝口,“以前遇到法律问题,自己不知道怎么办,现在有了视频服务,我只要有需求,法律顾问就能第一时间给我解答,很是方便。”这样的视频对接点,在宁海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深受村民好评。

    “群众有需求,我们来解答。”今年3月份以来,宁海农村法律顾问通过微信群解答养殖户、种植户相关法律咨询1000余次。宁海县司法局早在2019年就开始探索在乡村设立“法治诊所”,吸纳农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加入“法治诊所”,放置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提供矛盾纠纷调处、法律咨询解答等,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去年,该县又在“枫桥式”司法所设立24小时“法超市”,给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便利。目前,宁海县已实现农村法律顾问全覆盖,近3年来,累计提供法律服务1.16万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06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998万余元。

    法律服务和法治环境,不像产业项目那样直接为乡村创造财富,却是在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法治能为乡村造就开放稳定的发展环境,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助力招商引资,有效盘活村集体资产,为村民提供更多创业平台、就业机会,同时保护农村的经济活动,保障村集体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使得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日渐富裕。”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的乡村,涉农案件的矛盾集中点多出现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农村社会秩序等领域,通过“乡村振兴”+“司法服务”,司法行政部门与联系部门、乡村加快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可以妥善处理涉农纠纷,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我市司法部门通过数字赋能,将一个个“数字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成为“法助共富”的新利器,有效提升了法律服务质效。

    余姚精心打造农村法律顾问站,推出“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在网格化开展村巷田头、小微企业走访,实现生产经营全流程法律指导的同时,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做到了农村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全覆盖,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在线法治宣传、在线法律援助等,让公共法律服务24小时不打烊。

    

    “花式”普法宣传

    为乡村善治保驾护航

    

    

    

    

    法治观念要深入人心,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宣传场所。我市除了因地制宜建设法制辅导站、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等特色宣传阵地外,还花大力气建设法治公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县、镇、村三级法治文化示范阵地676个,数量居全省之冠。

    “立足余姚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我们重点打造了王阳明法治思想展示馆、黄宗羲法治思想基地,并在乡村人群密集处新建了36个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公园等,集经济实用、教育普法于一体。”余姚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普法阵地建设上,我市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鄞州区云龙镇“掌上治村”平台,将“云课堂”“村务听证”“村务问政”“村规民约”“老林说法”“老林调解”等纳入其中,通过“律云online”法律服务程序,为村民提供“问律师”“找调解”“办公证”“寻鉴定”等优质法律服务,平台开通至今,线上咨询法律知识、提供意见建议等互动已有700余次。

    乡村普法,人才是关键。“有了平台载体,谁去普法,成为打通法律下乡的关键环节。”市普法办负责人介绍,这些年,我市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下沉一线普法,另一方面在村庄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和调解员,提升乡村普法的覆盖面。

    宁海启动“乡村法律课堂”“百名执法干部讲百堂法治课”等活动,邀请全县百名执法干部、律师、讲师团成员、人民调解员等,就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宅基地纠纷、重大事项实施、征地纠纷等问题,开展释法工作。

    象山深化法律顾问、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推行“律师E说事”“警民说事”“法官说案”“检察官说法”,将村级矛盾化解导入“法治”轨道。同时,结合“最多跑一次”“反诈”“一打三整治”等宣传活动,实施“百名律师千场法治讲座”、法治宣传进农村文化礼堂、普法志愿者进村入户等专项活动,实现普法工作到村、进户、见人。此外,该县发挥法治人才以情说法、以理释法作用,全面实施“法治带头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培养工程,成功培育“法治带头人”422名、“法律明白人”402名。

    我市通过精准普法,逐步建立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普法新思维。去年,我市利用《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出台契机,宣传聚焦农民群众生活生产中遇到的热点法律问题,如基层选举、土地征用、社会保险以及婚姻家庭、物权法上的相邻关系处理等,重点宣传普及《民法典》《选举法》《土地承包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

    我市各地依托乡镇矛盾调处中心,在各级民主法治村成立矛调站,实行窗口坐班、在线服务同步,着力推进基层组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群众学法用法,探索法律调解助力减少纠纷之路。

    “我们村成立了‘明伟老娘舅’队伍。村内邻里纠纷、环境问题及各类急事、难事、烦心事,村民可向‘老娘舅’寻求帮助。目前,‘明伟老娘舅’已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000余起,涉及金额1000多万元,成功率在98%以上,基本做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明伟村负责人告诉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