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钱 古往今来,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总会出现一些强人。他们或是军事统帅,或是商界精英,或是科学巨匠,或是艺术大师,或是社会名流……尽管在人类群体中占比极少,却受到民众的追捧甚至膜拜,影响巨大。 但也有一些人,初看或粗看不乏“王者气息”,甚至不时表现出强人特征,但盛衰成败,倏忽转换,令人不由得生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之感慨。不是他们不够聪明,无论智商情商,绝对一流;也不是他们孤掌难鸣,兴盛之时仰慕者众,追随者众;更不是他们不够努力,很多强人是夙兴夜寐,事必躬亲。实际上,那些失败的强人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因过度强势而自负,又因过度自负而终至自缚。 强人因自负易受“使命羁绊”,不愿“易帜”。使命意识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强人多是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但使命感强烈到自负的程度,则变成了一种唯我正确的“死命”,很多时候不仅让别人无路可走,也常常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王安石就很典型。北宋王朝历经百年积贫积弱,危机重重,在不变则烂的背景下,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王安石,靠着宋神宗的支持,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开始了变法改革。 王安石变法,一开始轰轰烈烈,无人能挡,却很快失败,殃及自身。失败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王安石性格中的自负,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改革本来就是一种变通,王安石推进自认为对的改革,连建设性的修正意见也听不进去,自己两度罢相也“不改初心”,撞了南墙不回头,终于让神宗皇帝也弃之而去,最终孤掌难鸣。 王安石的自负,让他都被自己的改革使命缚住了手脚,不会、不敢、不能、不愿在变通中坚持、在坚持中改革,由自负“异化”而至束缚,留下千年叹息。 强人因自负易患“路径依赖”,不易“改辙”。如果说,自卑者往往把失败夸大,自负者则常常因成功膨胀,因“路径依赖”而自缚手脚。毫无疑问,强人都曾做过正确的事,并且不止一次,当然也曾把不止一件事情做成功,并因曾经的正确与成功,显示出其强势与强大。 但强人的自负,极易把应当作为当然,不知不管不顾已经变化了的实际,把自己关进“信息蚕房”里,以为看到的方寸蓝色就是天空,一条道走到黑。“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等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说的就是自负者因为“路径依赖”而自缚的道理。 “海底捞”的故事也很有说服力。作为餐饮界的翘楚,2020年在遭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本该收缩经营的海底捞却按照以往的扩张思路,逆势狂开500多家店,就此埋下了“雷”,不得不在次年“关店回龙”,到2021年第四季度,“海底捞”累计关闭的门店超过300余家,一年蒸发了3500亿港币的市值。曾经自信满满实际上相当自负的创始人张某,也失去了“新加坡首富”的宝座。 强人因自负易困于“名缰利索”,难能“止损”。人都有名利欲望,强人尤其看重身前富贵和身后留名,其“字典”里没有“失败”一词,因了“非我莫属”的执念,使其被名利的缰索,勒得更深。 这些年落马的贪官,男男女女形形色色,多是说一不二的强人与能人。自负,让他们得陇望蜀,不知收敛不肯收手,被名利的“发条”驱使着朝深渊狂奔。但世事并不如棋,人生也并非黄粱一梦,落入自负的泥淖温床、陷阱而不知止,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惨重的失败,正所谓“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奇幻小说《宗教裁判所》里有一句名言:自负是一座深不见底的坟墓,足以埋葬任何一个人。我想说的是,这座坟墓,正是自负者本人自掘的,而且,是在自缚的状态下自掘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