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1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下粮仓岂容“硕鼠”横行

    

    

    罗浩声 

    

    又到了江南麦收季节,那一片片黄澄澄、金灿灿的麦浪,让人心旷神怡。种粮大户们忙着“颗粒归仓”之际,一场针对粮食领域的“打鼠”行动,已在全国范围纵深推进。重拳出击之下,一只只粮仓“硕鼠”陆续现形,受到法律的严惩。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在古代,蚕食、欺压人民的封建剥削阶级,被喻为贪婪可憎、狡猾奸诈的“硕鼠”。现如今,“硕鼠”成了粮食系统那些腐败分子的代名词——他们有的借定期轮换储备粮之机,采取“以陈顶新”“以次充好”等方式,贪污财政补贴;有的虚增粮食重量,骗取国家粮食收购资金;有的空进空出、虚报损耗,利用伪造结算凭证等方式赚取中间差价;有的内外勾结、上下联手,形成了一条条灰色的腐败利益链。

    仓廪实,天下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经常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粮食安全对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国家战略安全的意义。据有关方面公布的信息显示,从2002年开始,我国就已经是粮食净进口国了,我国进口大米、大麦和高粱等谷物的量,位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大豆,进口量更是居世界首位。有鉴于此,中央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提高粮食的自给率,国家通过扩大播种面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等综合性举措,努力稳定粮食供应的“基本盘”。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像笔者这样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人,对粮食的重要性,是有一些切身感受的。我们这一代人,虽未经历大的自然灾害,基本上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在农村包产到户之前,也有过“半饥半饱”的时候。特别是每年春夏之交,口粮“青黄不接”,吃不上大米饭,靠土豆、红薯等粗粮充饥,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相信不少同龄人有这样的记忆。分田到户,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靠着国家的富民政策,千千万万个家庭才逐渐摆脱了贫穷和饥饿,过上了安生的日子。

    活着,就得吃饭。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记得本世纪初,央视曾推出一部引发热议的电视剧《天下粮仓》。该剧讲述的是清朝乾隆皇帝在登基的第一个年头,发现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接连发生的“火龙烧仓”“阴兵借粮”“耕牛哭田”等粮食奇案,更使25岁的乾隆感觉到大清国的生死存亡。危难之际,刑部尚书刘统勋扶棺履任,统领全国查案赈灾之职,由此揭开了天下粮仓一个个惊人的黑幕。电视剧当然有演义的成分,但其中一些贪墨的情节和手段,仍在今日的天下粮仓重演。那些不断挖出的粮仓“硕鼠”,侵蚀、损害着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从近年查处的粮食系统腐败案例看,“靠粮吃粮”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鼠患之害”,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此,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各级执纪监督部门要义不容辞地扛起护航粮仓安全的责任。通过拉网式的挖“硕鼠”、清“蛀虫”,严厉查处、惩治粮食领域的腐败分子,形成一种“不论肥瘦,有鼠就打”的反腐高压态势。另一方面,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紧盯粮食购销等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通过制度层面的补短板、堵漏洞,强化风险的防范和管控,从根本上铲除滋生“硕鼠”的土壤。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精准化的治理,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让“粮仓硕鼠”难以藏身、无法横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