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小芳 通讯员张晨 章红旭)人情请托、结算不清、虚报冒领等,是农村集体临时用工普遍存在的“顽疾”,也是基层信访的常见事项。昨日,宁海县纪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试点推进规范临时用工举措半年来,“首吃螃蟹”的长街镇、桥头胡街道共发生临时用工1170笔,无一起信访投诉。 短截、疏剪、摘心、抹芽……这几日,长街镇山头村正在进行村里花木修剪工作。没了以往的“打招呼”“托人情”,也没了“临上阵”前找人的慌张和随意。上会讨论、从村临时用工库中匹配人员、公示、启动,所有事项有条不紊。 “基层涉纪信访,与工程有关的大约占到三分之一。其中,不少涉及临时用工。”长街镇纪委书记陈健介绍,以往临时用工大多一年一结,因周期较长,有些记录又不规范,就很难对工时、工种、用工人员进行核实。 桥头胡街道纪工委曾接到信访,去年一名网格员在结算上一年度临时用工时,一次性上报196工,按照每工160元计算,总共3.1万余元。村民有疑问,该网格员又列不出具体事项,遂产生信访。 为从根本上缓解临时用工“顽疾”,铲除容易滋生违规、违纪问题的土壤,去年年初,在宁海县纪委指导下,长街镇纪委和桥头胡街道纪工委展开走访调研,梳理出了临时用工的常见问题, 包括结算不清、虚报冒领、厚亲优友、滥发补贴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台村级集体临时用工管理办法,对用工条件、入围程序、考核管理、用工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和细化。 根据该办法,村集体临时用工采用入围制,即根据村常住人口来确定入围人数,如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卫生保洁类入围人员不能超过20人,施工建设类不超过15人。备选人员采用自主报名和群众推荐两种形式,经村务联席会议审核后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最终确定。每次用工,需经提单、核单、派单、监单、晒单、结单六道程序,环环紧扣织密防控网。并且,每半年对入围人员进行考核,连续三次无正当理由不参与用工、累计两次被村民投诉等,都会被淘汰。 不仅如此,宁海县纪委还依托村级小微权力36条多跨场景应用和“监督一点通”平台,迭代升级临时用工子场景,形成用工审批、公开、预警、处置、报账、评价的运行监督闭环,实现村级集体临时用工全环节线上监管、全过程公示公开,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管理漏洞。 “临时用工不规范,是清廉村居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探索,让‘小工也要竞争上岗,做得不好就被淘汰’的理念,渐入人心。既实现了对村级小微权力的有效监管,也是对群众高频诉求的积极回应,更助推了乡村善治。”宁海县纪委主要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