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萍 这本书不厚,但内容很厚实。 全国压铸模具六成出自北仑;全国前20强的压铸模具企业中,北仑占了11位。这个模具之乡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开创到壮大?旭升、臻至、埃利特、爱可森、君灵……这些“精微小器”又是如何铸就高端品质、打开国际之窗的?本书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从1966年到2020年,从塔峙岙深山到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一代代的模具人,追逐着富裕之梦,他们自己也在时代变迁中蜕变。其中,有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干部,有坚韧刚毅、逆境上扬的企业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是他们,用梦想和双手打造起模具之乡。“运道好,步步踩在了点上”,这句轻描淡写的话背后,是艰辛漫长的创业创新之路。民运、国运相系,道路正确,方向正确,他们抓住了时机。本书向我们全景式地展示了北仑模具产业的发展之路和模具人的群像。 掩卷沉思,心潮难平。20世纪60年代,这方土地上的人们,长年吃着咸齑,喝着茈花粥,不得已还去“抲松毛”,穷则思变,办起了第一家小工厂。《北仑地方志》这样记录当地模具产业诞生时的“全部家当”:“20多平方米的厂房,一台钻床、一把老虎钳,加上一台砂轮机”。小厂在一穷二白中挣得生机,逐渐成形,步步升级,后来,成燎原之势,最终打造成了著名的“中国压铸模具产业基地”。1973年,中共十大召开,人们为大会话筒中一个胶木开关接触件是自己厂开的模兴奋不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20年3月29日,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关键之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浙江,首站到了宁波,在看完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的大港后,他走进了北仑灵峰工业社区一家模具生产企业。几十年沧桑巨变,从这两个细节的对照中可见一斑。 当下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工业文明及其精神似乎一直在我们的精神向度之外,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滞后,本书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它书写的不仅是北仑模具工业的荣光和腾飞,更有几十年所积淀的丰厚的企业文化和人文精神。企业家在困境中相互提携,创业者身处谷底坚韧不拔,遭逢疫情,企业对工人们的关爱无所不在:绩效全勤,发加班工资,额外红包,还有志愿者给学生补课……商海鏖战,亦有道义,大疫当前,更见人情、人性之美。这也是北仑模具人共铸辉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本书作者是两位资深记者,她们有着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锐,在叙述所选择的切入口和细节的抓取上颇见机杼。“模具,就是一切的开始”“你愿意做哪一种鸟儿”“数字化,到底有什么”,一些章节的标题十分吸引眼球。文字平实,语言洗练,又不失轻灵、优美。“无数乡土里冒出来的小工厂小作坊,如星星点点的野花装点着广阔田野,让无数卑微‘草根’的致富梦变得如此具体而美丽,又如此触手可及。”印象至深的是关于企业家徐旭东的一段描述,“时光就像人生舞台上悄然切换的幕布,一恍惚一出神间,物换星移。那个一夜之间成为万元户兴奋地躺在钱上睡觉的小师傅,那个在凄风苦雨中四处讨钱发工资的小老板,那个陡然跌到谷底赔得倾家荡产的倒霉鬼,那个东山再起后重新寻找人生方向的徐老大,和落地窗上的自己重叠在一起,徐旭东一时百感交集。”一小段的文字高度概括了创业者的人生轨迹,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肖像。 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使作者的书写具有高阔的视野,从而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当叙述1980年陈海伦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时,顺便就提到那年8月,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召开,中央提出“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不同经济形式可同台竞争,一切守法个体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尊重”。而那年年底,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领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在提到1984年城门模具厂和横山模具二厂创办时,洇开笔墨,写到了邓小平的第一次南方考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以及当年的风云人物李经纬和步鑫生。作者始终紧贴时代的脉搏书写,并穿插历史事件、人文知识,点面结合,让人读得兴味盎然。 本书最令人动容的是最后一章,写到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微企业的艰难,写到在复工复产这个浩大工程中所有人的努力。当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家年产值不过1亿多元的企业给大家打气时,每个人的心,更加坚定更加明亮——抱团取暖,去铸就中国制造的最新模样! 沧桑巨变,大道如砥。从历史的辉煌中,我们汲取智慧;在现实的困难中,我们继续打磨!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潘银浩在荐读此书时说道:“这本书让我们收获了向未来的启示。在全球经济下行、后疫情时代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块状经济’向‘柱状经济’转变,锻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硬核实力,书中可寻到很强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