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行走基层·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俞小静:从事特殊教育19年,尽心帮助每一个孩子


俞小静(左)陪特殊儿童玩耍。(杨雯淇 黄程 摄)

    

    

    

    记 者 黄 程

    通讯员 杨雯淇 葛棉棉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孩子都不能放弃。”近日,记者来到江北区七彩虹教育培训学校一教室门口,看到校长俞小静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俞校长身材娇小,讲起话来柔声细语,因童年的一场意外而落下腿部残疾的她,走起路来略显迟缓,可就是这样一个世人眼中的弱女子,用自己19年的青春,为500余名特殊儿童撑起了风雨人生路上的“保护伞”。

    19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学刚毕业的俞小静接触到了听障儿童群体。“这些孩子让我想到了童年的自己,因身残而无助,却又对未来充满渴望。”为了帮助这些听障儿童,俞小静从零起步,苦心钻研特教课程,不久,她成为一名职业聋儿语训师。

    “我记得我接手的第一个孩子是一个3岁的小男孩,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戴着助听器,只会咿呀乱叫。”为了让小男孩学会说话,俞小静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教学,一遍遍地让小男孩摸着自己的喉咙模仿、练习。“语训课漫长且枯燥,但看着孩子渴望的双眼,听着一声稚嫩的‘爸爸妈妈’从孩子的口中冒出,所有的劳累值了。”回忆起小男孩第一次开口说话的场景,俞小静的眼里满是爱意。

    第一次教学上的成功,坚定了俞小静从事特教行业的决心。自那以后,她把更多精力投入工作中,视班上的听障儿童为自己的孩子,常与他们同吃同住,一起玩耍、学习,直到一名孤独症儿童的出现,改变了她职业生涯的方向。

    俞小静告诉记者,遇到孤独症儿童完全不在她的预料之中,那时的她也不懂什么叫孤独症,只知道那个孩子已满4周岁,却眼神空洞,没有语言,经常歪着脑袋看外面的树叶,也不关心身边的人在说什么。

    或许是因为有着与听障儿童长期相处的丰富经验,那时的俞小静坚信可以同这名孤独症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当她信心满满地上完第一节课后,发现任凭她使出浑身解数,那名孤独症儿童依旧不为所动,整个课堂犹如她一个人的独角戏。此刻,她的心里充满挫败感。

    课后,俞小静花费大量的时间,翻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到孤独症儿童这个群体极其特殊,虽在外人看来,这类孩子与常人无异,甚至比普通孩子更可爱,但先天的神经发展障碍,使这类孩子不仅丧失了言语能力,也失去了情绪感知能力。这让俞小静意识到,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学,不能完全照搬听障儿童的教学方法,他们需要专门的教学模式。于是,“创办一所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学校”这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俞小静的心里生根发芽。

    2012年,俞小静在友人的帮助下,成立了七彩虹教育培训学校。因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经验,七彩虹教育培训学校的起步并不顺利,从场地到教学,俞小静及其团队迈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坎。

    “第一道坎来自场地,由于资金不足,一开始我们把场地设在了洪塘街道一间小小的店面楼里,但因消防设施不合格,营业执照审批迟迟没有通过。”俞小静无奈地告诉记者,没有营业执照,七彩虹教育培训学校就是不正规的“黑校”,无法成为宁波定点康复机构,更无法为学校里的孤独症儿童申请补助。

    为了让办学正规化,让所有来到七彩虹教育培训学校接受康复治疗的孤独症儿童能享受到安全、舒适的环境,俞小静多次向上级部门提出诉求,在江北区残联的帮助下,于2017年将场地搬到更为宽敞的天龙科技园区内。

    解决了场地问题,俞小静又开始着手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她不仅送学校里的老师到国内最好的孤独症康复机构进行系统培训,还推出个别化康复、集体化康复以及家庭康复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将多元的康复课程与丰富的亲子游戏相结合,用寓教于乐的方式,鼓励孤独症儿童与家长间互动,帮助孤独症儿童快速融入社会活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孤独症儿童家庭减轻经济上的负担,俞小静除了向市残联申请基本康复训练补贴外,还辗转联系到各类基金会,经过基金会的实地考察,为不少外地孩子申请到补助金。

    通过俞小静及其团队数年的努力,截至目前,七彩虹教育培训学校已拥有特殊教育、幼儿师范、心理学、康复治疗学等相关专业教师24人,在训儿童100余名,学校自开办至今已经为500余名特殊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其中100余名已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就读,康复有效率达到10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