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仑柴桥芦北薪桥北路住着一位身怀绝技的“粽子阿姨”。笔架粽、抱子粽、狗头粽、羊角粽……一只只形态可掬的粽子在她翻飞的巧手下迅速成形。“粽子阿姨”胡安琴说:“我从十几岁开始跟着家里长辈学包粽子,这一晃就50多年了。粽叶是刚摘的,泡在清水里,糯米清洗干净,再找一个木盆,缠上包扎用的棉绳,材料备齐就可以包了。除了传统的碱水粽,小时候我们更喜欢研究五花八门的粽子,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笔架粽和抱子粽。” 相传在清朝的时候,讲究的家庭在学子上京赴考的时候,家人都会给他做笔架粽,用毛笔架在粽子上,取其谐音“必中”,寓意逢考“必中”。抱子粽则是几个粽子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像是母亲与孩子拥抱在一起。5只粽子抱在一起被称为五抱粽,寓意五代见面、五世同堂。 (孙肖 叶晶晶 邬银燕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