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民政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海县桥头胡街道五联村“儿童主任”王晓浓:

让爱不缺席!有一种守护叫“儿童主任”

——写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

儿童节都市灯光秀

“儿童主任”看望困境儿童

“儿童主任”向困境儿童送上“微心愿”礼物

在公共区域视频滚动播放关爱未成年人主题标语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甬珉宣

    照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在现实中,有不少孩子因为贫困、残疾,或者是家庭监护缺失、监护不当而面临困境。

    早在2010年5月,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共同启动了“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在五省(区)十二县的120个村居做试点,每个村设一名“儿童主任”。

    2015年,民政部将“儿童主任”项目扩展到全国更大范围。一年之后,“儿童主任”模式正式列入中国儿童福利保护事业发展战略。

    2021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配套政策和重点任务,其中提及,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并首次提出实现专人专岗。

    在宁波,“儿童主任”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2019年,市民政局联合市妇联组织开展“宁波市新入职‘儿童主任’首次聘任仪式”,共同推动由镇村“妇联主席”担任“儿童主任”。目前,全市都优先安排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担任“儿童主任”并发放了聘书。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84名、村(社区)“儿童主任”2888名。

    记者走近几位“儿童主任”,听她们谈谈自己的工作,深切感受到“儿童主任”这一岗位的平凡和伟大。

    

    

    无论为孩子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星期六,平日在外读书的困境儿童回家了。我抓紧时间,一早出门去村里。

    第一站赶去小雪(化名)家。小雪身患智力残疾,父母离异,平日在培智学校居住学习,周末回家与母亲团聚。

    记得第一次见到小雪的时候,感觉人特别瘦小,靠近时她会瑟瑟发抖,惊恐不安;沟通更是困难,经常一字不吐,说话稍微大声点,她会躲闪。这样的孩子,需要特别关心关爱。每次去她家,我就想着多做些贴心的事,让她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有时,我会带点糖果点心;有时,会帮忙做些家务;有时,也去学校看看她。慢慢地,小雪接受了我,跟我熟络了起来。现在到她家,她都会主动坐到我的身边来。孩子的细微变化,让我很欣喜。

    第二站是去探望小楠和小赏(皆化名)。这是一对姐弟,父亲因病肢体残疾。得益于救助政策,这一家第一时间得到了低保救助,现在这个家庭每月有3000多元的低保金,加上两个孩子的困境儿童生活补助,每月共有5000多元,减免学费和医药费后,能确保一家衣食无忧。看着两个孩子无忧无虑地嬉笑打闹,心里无比开心。

    匆匆扒了几口饭,接着去探望小王和小丁(皆化名),他们皆由祖辈照顾,聊聊近况,看看有什么需要。虽然经常能在村里见到,但只有多看看他们,我心里才踏实。

    

    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儿童主任”沈琼静:

    以爱与初心,守护孩子纯真的心灵

    

    

    

    

    我,一名平凡的孩子妈妈,荣幸地成为一群孩子的“妈妈”。在社区做文化教育工作五年多,继而又成为一名“儿童主任”。

    做好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档案,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定期开设各类亲子课堂,搭建楼道、辖区单位结对困境、留守儿童的桥梁,设立儿童成长工作室……这些让我融入孩子的世界,也成为家长们信任的朋友。

    安丰社区是一个由城镇居民和拆迁安置村民组成的复合型小区,居住在社区内的入学、入园的孩子特别多。根据社区网格区块,利用楼群组长、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力量,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知心交流等多种方式,排摸了解社区儿童尤其是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实行动态定期更新。

    近1000平方米的“社区空间”是孩子们学习、娱乐的好去处。社区四楼的“儿童之家”是孩子们每天放学后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整合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为困境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业辅导、托管看护等公益服务。尤其是每年暑假,精心编制适合孩子们身心健康特点的活动内容。不知不觉中,这个“儿童之家”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家”。

    社区内,有的家庭,因各种原因造成经济困难;有的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不佳。面对他们,需要给与更多的关爱。小罗(化名)身患智力残疾,母亲为了孩子的治疗和康复放弃了工作,倾其所能全身心照看孩子。小刘(化名)是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孩子,父母以打零工为生,生活拮据。通过定期走访,为他们申请补助,组织结对志愿者老师上门提供课程辅导等帮扶。两个家庭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如今,小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孩子的成长正在改变着家庭和自身的命运。

    每当夜深人静时,回想起工作中的点滴,如同一帧帧幻灯片在脑海里回放,“儿童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是融于生活点滴的责任与担当,需要我更加用心用情地付出,去守护孩子最纯真的心灵。

    

    慈溪市观海卫镇东营村“儿童主任”邬小露:

    陪伴孩子,让自己的内心更充盈

    

    

    

    

    犹记得三年前,那双迷茫的眼,那张清瘦的脸,低头无语,无论我多么倾心地交谈,换来的都是不经心的点头或摇头。

    或许正由于我的这份坚持,孩子渐渐向我敞开了心扉。她用文字告诉我,从小生活在无声的世界,父母的咿咿呀呀经常让她不知所措。

    她,渴望父母能同步分享她的喜怒哀乐,渴望过上与同龄女孩一样的生活,但内心始终充斥着困惑与不安。我通过文字跟她交流,告诉她,这不仅仅是因为“儿童主任”的工作职责,更因为我从心底里欣赏她。

    犹记得一个寒冬的深夜,我搂着孩子的肩,悄悄告诉她,其实她是上苍宠幸了多年的幸运儿,“父母都是聋哑人,你是他们的后代,可是上帝帮你精筛了基因,让你健康、聪明,长得又清秀,最重要的是,你有着同龄女孩少有的坚毅和果敢。”

    那一晚,我看到孩子满眼放着光芒。之后,她开始亲切地唤我“阿姨”,开始把学校的点滴生活与我分享。忘不了那年暑假,孩子告诉我中考成绩出来了,可惜离理想的高中只差了一分,我安慰她不要气馁,高中三年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暮色中,我结束一天的工作,身体疲倦,内心却是满满的幸福。孩子说,谢谢您阿姨,您就像照亮我晦暗生活中的一道亮光。而我却想说,谢谢你,亲爱的姑娘,陪伴你成长的每一天,都使我的内心更加充盈,你给予了我在奉献中践行人生价值的机会,收获的人生感悟远超于点滴的付出。

    

    北仑区戚家山街道东升社区“儿童主任”陈聃:

    让爱“不打烊”,是我光荣的职责

    

    

    

    

    童年是歌,悠扬动听;童年是诗,热情奔放;童年是画,绚丽多彩。作为一名“儿童主任”,守护这份美好,让爱“不打烊”是我光荣的职责。

    “孩子最近有点过于内向,不知怎么了?”电话里老李有些担心。老李一家是低保户,因患突发重病且康复期长,原本温馨的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小李是老李的独生子,正在上初中。在日常走访中觉得他是个懂事、开朗的孩子。听到老李这么说,一办完手头的事儿,我就和同事一起赶到老李家。

    看到我们进去,小李显得有些局促。“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今天怎么这么见外呀?”我们笑着打着招呼,小李母亲在里面忙碌着,看到我们,马上出来招呼并悄悄跟我说:“快中考了,孩子最近有点不一样,以前很爱分享学校的趣事,现在总是沉默寡言。”

    我把小李邀请到房间,先让小李做了一套心理问卷,通过观察和了解,心里有了数。原本的家庭幸福、温馨,突如其来的大病让父亲一下子失去了工作能力,因为治病又花完了家中的存款,母亲为了照顾父亲也无法正常工作,家里没了收入,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度日。小李觉得这样的变化一时无法接受,极其想逃避,变得非常没有自信,又因为学习成绩一般而加剧了这种情绪。

    针对小李的情况,我感觉必须先要帮助他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引导他对家里遇到困难这个事抱有正确的认知。有了思路,我跟老李夫妇进行了一番长谈。

    走出小李家,已是傍晚时分,微风轻拂,阳光洒在脸上,耳边是孩子们放学后轻快的笑声。链接资源、专业引入……我心中有很多努力的方向,相信欢笑、阳光会重新回到小李身上。

    

    一年来 宁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这样进行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未保法”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牵头部门为民政部门。

    一年来,我市民政部门以此为新起点,携手相关部门开启了“未保”工作的加速度。

    及时调整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2021年5月23日调整成立了宁波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5月28日,市县两级实现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并正式开通了宁波市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进一步拓宽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渠道。

    在全省率先实现未保机构全覆盖。至2021年6月,市、县两级11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均经编办正式批复。

    在去年实现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全域统一的基础上,今年又动态调整保障标准,目前机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3024元,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419元。机构孤儿养育标准位居全国第一。

    在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并推出分级培训保障这支基层队伍能力建设的同时,广泛发动专业社工、志愿者、爱心企业等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连续开展政府购买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在全面摸排走访我市困难儿童的基础上,联合专业社工力量发布了《宁波市社会组织参与儿童保护工作指导手册》《宁波市困难儿童福利保障手册》,编制完成了《宁波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标准指南(初稿)》,组建了首批“宁波市儿童福利评估员”队伍。

    2021年,宁波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举行,村(居)等层面共开展1200余场。

    设计推出了“宁波市儿童主任专用服务工具包”。该“工具包”紧密结合儿童工作发展形势,融入了宁波未保工作LOGO、宁波市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等元素,包内有“宁波市儿童福利工作操作指南”、可实时更新的儿童工作政策汇编二维码、未成年人保护常见问题“十问十答”、儿童互动小玩具等。

    2021年6月,市民政局联合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建立服刑在押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关爱保障工作长效机制,这一举措在全省推广。

    (王佳 甬珉宣) 

    

    关爱相随 圆梦不止

    

    

    “六一”前夕收到期盼已久的文具盒、书包和课外读物,家住镇海的小陈(化名)很开心。小陈的父母皆为重度聋哑人,家境困难。

    5月9日,市民政局发起2022年度孤困儿童圆梦“微心愿”行动,小陈的“微心愿”一经发布,就被成功认领。

    自2020年起,我市民政部门连续三年以“六一”儿童节前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发动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力量参与儿童关爱保护,了解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征集困难儿童“微心愿”,并借助各级各类媒体,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爱心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认领“微心愿”,帮助孩子实现小小心愿,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

    今年的圆梦“微心愿”活动将分为市、县两级同步开展,市级将通过“宁波慈善”微信公众号发布100个“微心愿”,由广大爱心人士进行认领;县级民政部门则结合属地实际情况发布并认领“微心愿”。(王佳 甬珉宣)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