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王虎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随着城镇化和重大工程的推进,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小桩基施工环境效应,是现代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宁波地区是典型的沿海软土地基,桩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更是决定建筑安全与长期质量的核心所在。 在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非挤土静钻根植桩系列产品制造与施工关键技术”率先“亮剑”,在国内高承载植入预制桩领域的空白处“一桩定音”。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两种桩分别是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这两者各有优劣。而我们创新研发的非挤土静钻根植桩则博采‘众家之长’,引领了桩基未来发展的方向。”近日,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红告诉记者。 据了解,所谓预制桩,即是由工厂预制,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至施工现场,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的桩。此类桩基强度“可靠”,但在打桩过程中极易将软土往四周挤压,因而在管网密集、轨道交通纵横的宁波市区无法“大展拳脚”。 而钻孔灌注桩顾名思义,是在工程现场以机械化手段在地基土中打孔,进而灌注混凝土做成的桩。尽管避免了挤土效应,但却无法逃过“强度不高、用量来凑”的结局,导致资源浪费。此外,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泥浆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一大“痛点”。 从问题着手,张日红带领中淳高科的研究员扎进实验室、深入施工现场,逐一开展技术攻关。通过技术革新,一套不取土钻孔、深层扩底、注浆融合的静钻根植桩施工技术自此诞生。新工艺加持之下,仅需排放70%钻孔体积的渣土,与钻孔灌注桩3倍钻孔体积的泥浆排放量有了天壤之别;同等的承载力下,新工艺的混凝土使用量仅为钻孔灌注桩的30%。 “‘静钻根植桩’的高强度的关键,就在于‘根植’二字。我们都知道,土壤越深土质越密,桩和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承载力也就越高。于是我们采用深层扩底技术,先用桩机和液压技术在土层最深处扩底,再通过钻杆注入水泥浆,使其与桩端融合。这样一来,桩端就像倒置在土层中的‘螺钉头’,有了更强的承载力和抗拔力。”张日红说。 对软土地基、台风频发的宁波而言,承载力与抗拔力的提升无疑成为“点睛之笔”。 宁波中心阪急百货大楼就是静钻根植桩应用的“最佳范例”:由于紧靠宁波轨道交通,有挤土缺陷的预制桩工艺被排除,而三层地下室的设计,更是对地基提出了140万牛顿抗拔力的需求,静钻根植桩完美“胜任”。最终,在中淳高科技术团队的倾力支持下,宁波中心阪急项目提前完成地基施工,在保障承载力的前提下,还节约了10%的造价。 “我国年桩基市场有几千亿元,桩基产业基础研究、生产和施工应用技术的提升跨越,是利国利民的一桩大事。”张日红坦言,尽管土木建筑领域科研工作的耗时长、成本高,一次实验动辄持续两个月、耗资几百万元、投入近百个工人,但他依旧会将技术研发放在最高位置。 “毕竟我们的初心从未变过:为中国做桩,为世界打基础。”张日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