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变局下,在甬城读懂“共赢”

——宁波践行“三个有利于”使命一年间

    

    

    

    

    记者 单玉紫枫 孙淼 

    

    “有利于增进中国市场对中东欧商品了解,有利于扩大中东欧国家对华出口,有利于各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促进经济复苏。”一年前的今天,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宁波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致贺信,提出“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期许。

    一年间,宁波经历了疫情的反复冲击,遭遇了全球经济的变数,承受了地缘冲突的影响。这座“离中东欧最近的城市”,切身感知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2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10周年的特殊年份:10年来,这一建立在多方共赢、共谋发展基础上的机制聚焦务实合作,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区域合作平台。回首过往,可以对比发展之变,观察生活之变,更可以将画面定格在立志于成为中国-中东欧合作“首选之地”的宁波,来感受合作、读懂共赢。

    依旧是响当当的“首选”

    三天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希腊总统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强调愿深化传统友谊,拓展务实合作,推动文化交流。

    半个世纪的亲密友谊,两大古国的携手同行。

    “其实宁波与希腊之间,早已是双向奔赴。”宁波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说,去年首届华茂美堉奖颁奖典礼在宁波举行,今年的华茂美堉奖推选工作正在进行,为促进中西交流互鉴,共绘各国美育精神的和谐图景,华茂美堉奖不仅设置外方获奖人专项,还邀请全球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奖项评审,其中宁波人的老朋友、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正是评审委员会现任主席。

    在宁波迈向“首选之地”的进程中,帕潘德里欧不仅多次到访,开授“华茂大师课”,还曾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召开前,通过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从雅典发来视频问候,祝贺这个他心心念念的“开放、包容且国际化”的东方文化之都。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此时此刻在雅典,贸易商康斯坦丁·里雅可斯满心期待着新一轮“希腊土特产宁波之旅”。一周前,他装运了一批葡萄酒、橄榄油、特色海鲜等希腊特产,从比雷埃夫斯港发往宁波舟山港。抵港后,将迅速通过宁波发达的集疏运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他知道,新一轮的“宁波之旅”,意味着新一轮的“中国收成”。

    呼唤大进口的“英雄联盟”

    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中,“首选之地”宁波作答“三个有利于”,发展是唯一选择。必须抓住重点,全盘统筹,才能答好这时代之问。

    去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总额达392.7亿元,同比增长40.4%,增速高于全国17.1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76.8亿元,同比增长146.2%。

    2021年至2025年,我国要从中东欧国家累计进口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宁波将如何发挥更大作用?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与此前的任何阶段相比,摆在宁波面前的,是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困难。

    当疫情反复叠加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地缘政治恶化、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不利因素,宁波只有坚定信心,拿出特殊担当,扛起特殊责任,才能争取“不负众望”的胜利。

    今天,一个民间组织即将迎来周岁生日。去年的今天,全国首个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在宁波成立,现场发布了全球首创的中东欧贸易专属金融产品“采购保”“品质保”“采购贷”,并一举签下了6.5亿元中东欧商品的采购意向协议。

    “第一枪”打响,其他服务也跟着提上日程。

    联盟一头连着中东欧,一头系着国内大市场。接下来,如何在产品源头、境外选品上提供一揽子服务,如何实现国际物流设施如海外仓的共建共享,如何在链条布局上发挥集中采购规模优势、促进供采两端降本增效?这都亟待体制机制的创新,考验着宁波人的智慧。

    “联盟给自己的定位,是搭建面向中东欧的进口贸易基础工程。”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会长、中宁化集团总裁陈友相说,目前联盟已相继组建了波兰海外仓、罗马尼亚海外仓,促进国内一般贸易和保税仓及其2B、2C配送服务落地。并且,对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使领馆、商协会、市场主体等,整合优质资源,通过量价挂钩、以量换价,持续扩大进口。

    “首创首发”的规律正在于此,只有多点发力,打通堵点,攻克难点,动力才能更加强劲。

    “面对面”推进务实合作

    此时此刻,宁波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偌大的场馆内没有了往年的喧嚣。

    

    特殊时期,宁波的“答题”方式有了不小变化:博览会推迟了,活动精简了,“屏对屏”成为常态。然而,在一些原本以为只能“云上见”的场合,宁波却选择“走出去”,跨越山海,“面对面”推进务实合作——

    从4月18日到5月8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特别代表霍玉珍大使率团出访中东欧。为配合团组出访活动,宁波派出专员与相关部门组成学术经贸团,同步出访。代表团走访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等8个国家。

    这一特别之举,是特殊时期宁波积极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缩影——纵然疫情跌宕起伏、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求同存异、扩大“朋友圈”是不变的内核。

    一个月前,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跨国企业斯洛文尼亚科斯拉博公司迎来了疫情后的首个代表团。久违的“面对面”,令企业创始人兼CEO马克·普雷斯科博士倍感亲切,他向到访的宁波市中东欧博览与合作促进中心主任张亚东表示,希望通过与宁波的合作,扩大中国市场开发力度,并借助“永不落幕”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提升企业影响力。

    在华沙,在布拉格,在布达佩斯,在萨格勒布,类似的“重逢”一再上演。“重逢”里有感动,也有惊喜。疫情阻隔了空间,却阻隔不了人心。欧罗巴大陆上,一场场富有宁波元素的沟通,激荡更多开放的涟漪。

    这是一种胸怀和格局,也是一个城市的价值观。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不会有半点犹疑和退缩。立志递交“三个有利于”高分答卷的宁波,将坚定不移地提升开放水平。

    在这一学年的“交卷日”里,继续自我加压,增进中国市场对中东欧商品了解,扩大中东欧国家对华出口,帮助各方克服疫情带来的挑战,促进经济复苏,对博览会而言,这就是最大的生命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答题”亦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