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美 “入职体检有烦恼,专业代检有妙招”“大病小病,代检帮你搞定”“信誉代检,不成功不收钱”……最近,有网友发现,各种代检信息充斥网络。代检,即代替他人完成体检。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不少代检中介,其业务涵盖入学、入职等各类体检项目。他们宣称,全国各地设有网点,“只要交钱,保证一路绿灯”(6月9日《重庆晨报》)。 体检是入职前最后一道门槛,这既是对用人单位负责,亦是公共健康安全所需。代人体检是一种作弊行为,代检中介涉嫌欺诈与非法经营,不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而求职者找人代检也是违法行为。通过代检得到虚假的体检报告,既是对用人单位的欺骗,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也因弄虚作假而涉嫌违法。 一言以蔽之,代检如同代考一样,属于诚信缺失的作弊行为,严重违反相关法规,损害体检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危害不容小觑。 入职代检之所以生意兴隆,源于法律监管存有空白,对代检行为打击不够。代检产业链涉及求职者、医疗机构、中介与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因代检责任主体不明确,承担方式难以定义,存在一定监管难度。且不说体检流程本就监管不严,体检“替身”无人管,即便医疗机构在体检过程中发现有代检行为,因对违规代检方无权处罚或起诉,也只是立即停止体检并不再出具后续体检报告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非法利润可观,但违规成本几近于无,导致代检产业肆无忌惮、野蛮生长。 代检屡禁不止的背后,是用人单位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求职者的就业歧视。尽管多条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应聘者,但部分用人单位仍以此作为筛选求职者的“铁筛子”,给求职群体造成心理创伤与入职阻碍。 代检已成社会顽疾,治理代检乱象需从参与主体、体检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发力。建立统一的科学的体检规范,扎牢监管篱笆,坚决剔除就业歧视引发的不合理体检项目,强化对医院、体检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收紧体检管理,加强流程监督,对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加大惩戒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同时,加强宣传,让代检者、代检中介、委托代检的人及全社会明白,参与、从事这种黑色交易存在很大风险,是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之举。 更重要的是,整治代检产业链,得先治就业歧视病。必须健全、落实就业公平政策,严格监管执法,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堵住体检环节和流程中的漏洞,畅通维权渠道,全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入职就业环境。如此,代检现象才可能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