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市场机遇,推动文化旅游市场复苏。 |
|
打造音乐优势,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
|
高品质文化活动提升城市品质。 |
文/图 张正伟 苟雯 上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1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内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199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宁波因为文化产业发展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榜上有名。 宁波一直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业,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东亚文化之都”行列,先后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正在创建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目前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各1家,国家级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示范基地10余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5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和全国准一流国际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 文化和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 2021年,宁波文化广电旅游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突出抓谋划、抓业态、抓要素、抓融合,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展文化新业态、推进对外贸易与合作、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 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推进文旅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实施“2021宁波市文旅企业上市助推计划”与文化产业“单项冠军计划”,入选2021-2022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7家,入选省级重点、成长型文化企业各10家,数量创历年新高。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上市文旅企业9家。 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2021年,宁波出台《宁波市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数字文化和优质内容企业“发现计划”,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近305亿元,同比增长26.3%,超过国家文化新业态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 对外合作成果丰硕。持续深化宁波旅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境外营销系列形象,打响“海丝古港·微笑宁波”旅游品牌,举办“顺着运河来看海”中东欧领事家庭游宁波、“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2021东亚文都中日韩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依托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讲好中国故事,组织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参加2021中国服贸会、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等一系列重点展会。 此外还筑巢引凤多维培养人才,通过强化文旅产业人才发展顶层设计,实施文旅产业人才培育行动,吸引一大批海内外人才来甬创新创业。2021年,文旅系统2人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1人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4人荣获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2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 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 2021年,宁波积极构建“2+2+X”政策体系,形成优越的文旅发展政策环境。第一个“2”是指两个涵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内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分别是《宁波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波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第二个“2”主要是指专门围绕文化、旅游专业制定的专项规划,分别是《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波市“十四五”时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X”是指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建设、金融支持、促进消费、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一系列配套政策。 围绕政策落实,2021年,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打好精准施策“组合拳”,形成复工复产“宁波样本”。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和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双重优势,着力打好复工复产“组合拳”。深耕精细优质服务,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宁波承接省级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受理审核窗口下移试点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深挖文旅消费潜力,发放千万惠民文旅消费券,杠杆比例为1:4.34。实施“宁波人游宁波”计划、“换个星家享宁波”活动等消费项目,激发新消费新动能。 深化文旅金融合作,出台《宁波市重点文旅企业名单制度》,在全省首创文旅企业白名单制度;出台金融支持文旅企业发展的14项措施,设立50亿元疫情专项信贷额度,累计申报贷款需求53.49亿元。 此外,宁波还先后出台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8条”意见、支持服务业发展“21条”意见等一揽子应对疫情政策措施,安排6400万元文旅产业纾困帮扶资金,受惠文旅企业总数超过1200家(次),文旅经济恢复程度领先于全国全省。搭建宽领域、多样化服务平台,助力文旅企业做大做强。 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宁波文旅着力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持续发力供给侧,激活消费端,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旅消费,获批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宁波专门成立文旅消费工作专班,组织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下达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专项资金1477.07万元,市县两级共发放文旅消费券600余万元,直接拉动文旅消费近3000万元。举办活动,集聚人气带动周边消费。市本级组织举办了乡村旅游季、文旅消费季、线上文博会等活动,区(县、市)开展了近百场形式多样的文旅促消费活动。 大力促进夜间文旅经济发展,新增多处城市夜间经济新地标,三江夜游开通甬江下游航线,推出水上餐厅、水上婚庆、水上年会等包船业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甬江时尚东外滩文旅演艺综合体正在建设改造,预计2022年建成开业。 此外,宁波文旅还积极走出去,谱写区域合作“协奏曲”。唱好杭甬“双城记”,联动举办杭甬金色盛典、“杭州大学生旅游节闭幕式”等系列活动;推进长三角及甬舟、甬台文旅一体化融合共赢发展,率先在省内推行长三角社保卡在全市48家景区通兑通用;联合举办上海旅游节宁波分会场活动,联动开展“千车万人游宁波”产品推广。 2021年,全市旅游产业逆势上扬,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155.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8.82亿元,同比增长8.04%、5.5%,分别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以上水平。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人次与旅游总收入分别比疫情前增长18.6%、17.99%,有效带动全市旅游复苏。全年实施文旅建设项目307个,完成投资369.86亿元。 筑牢可持续发展“四梁八柱” 根据通知,未来两年,宁波在创建国家文化和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倾斜支持,择优确定为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2022年,全市文化旅游广电工作将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基调,以深化港产文城高水平融合为主题,以文旅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坚持发展和安全大统筹,坚持事业和产业双驱动,坚持提质和扩容同发力,坚持服务和治理共提升,全面筑牢可持续发展的“四梁八柱”,奋力推进宁波新时代文化高地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 着力加强顶层谋划,让政策体系“立”起来。加快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研究和推出文旅共富先行、公共文化服务先行相关行动方案和实施意见,在全面落实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基础上,争取财政、金融、服务业等部门对文旅行业的针对性帮扶政策;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构建现代文旅产业发展体系。 着力突出主题主线,让文艺创演“火”起来。鼓励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重点创排一批原创文艺作品;举办海丝国际音乐节、夏季音乐节、宁波群星奖及“一人一艺杯”系列赛事等文化活动,加大“天然舞台”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力度。 着力增强发展动能,让文旅产业“实”起来。统筹三江文化长廊、千年府城复兴、翠屏山文旅融合区、最美海岸带等项目建设,确保全年文旅项目实际投资和协议投资双双超过300亿元,完成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项目300个,打造一批“微精”精品;打造文旅消费新平台新产品,举办文旅惠民消费季,发放文旅消费券,培育文旅消费集聚区,激发文旅消费“内循环”。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让城乡文化“兴”起来。加快推进天一阁博物院南馆等项目前期工作;落实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加强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和全民信用体系建设。 着力突出创新创造,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提升三江六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长廊,开展“海丝”史迹点遴选推荐、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推进“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工作;实施井头山遗址二期、象山定塘横湾沉船和镇海口海防遗址(江南部分)发掘等工作。 着力加强宣传推广,让文旅品牌“靓”起来。打造“顺着运河来看海”旅游品牌升级版,做强中国徐霞客开游节、中国(象山)开渔节、宁波旅游节等特色文旅节庆;积极融入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深化甬舟“两山合作”和甬丽山海协作,推进宁波与凉山、蚌埠等地对口协作。 着力提升治理服务,让文旅市场“优”起来。慎终如始从严抓好文化和旅游领域疫情防控,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文旅市场执法监管,守好意识形态、文旅经营、文旅场所安全底线。 此外还将着力加强党的建设,让文旅党建“强”起来。建立文化广电旅游系统“七张问题清单”,推动形成工作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