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必须激发动力,汇集合力,把政府推进、企业行动、全民参与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全面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地落实。”市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在政府层面,要立足全局,破立并举,对标国家、省最新精神和部署要求,围绕市委确定的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和科技等“6+1”重点领域,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执行体系。 组织开展各类“双碳”培训,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坚决打击虚假检测、伪造数据等碳数据造假行为。积极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重点支持,加快推进年度重点项目和十大标志性工程,促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有序开展。 “企业方面,要充分发挥自主活力。碳达峰碳中和是大趋势,节能降碳减污相关赛道将孕育无限商机。”这位负责人说,企业要积极将碳管理纳入企业管理,推进生产经营绿色转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动承担绿色减排社会责任,开展技术绿色升级,为产品和服务增加绿色优势。鼓励企业共同参与探索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积极开展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提供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综合服务。建议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有序利用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碳减排货币等金融工具壮大企业实力。 科研机构要积极创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大量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支撑,需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平台、智库等各类创新机构积极发挥创新效能。鼓励各类研究机构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工业流程再造、固废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碳捕集利用、生态碳汇开发、零碳工厂实践探索等领域,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气候变化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秩序,碳达峰碳中和与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积极贡献者。“我们鼓励广大居民积极响应倡导,增强环保低碳意识,形成节约低碳的生活习惯,逐步转变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碳普惠产品和数字化应用场景,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约资源,参与‘双碳’科普宣传,共同营造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这位负责人如是说。 (冯瑄 苟雯)
|